记得似乎是大一刚来报到的那天,走在学校的路上,有人发了一张传单给我,就是卓音工作室纳新的传单。当时我看到是网络工作室,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就比较想加入。但是那个联系电话是固定电话,想要联系就必须拨打,我又不喜欢拨打电话,那个联系地址我又不想费事去找,就一直没有管它。直到有一天有人到宿舍宣传,我才报了名。
面试那天,我其实是挺紧张的,毕竟以前没面试过。那次面试要分别被三组人问。在第一组一坐下,就对他们说你好。他们也对我说你好。他们叫我自我介绍一下,问这个的时候我有些紧张,突然叫我自我介绍,说什么好呢。说了我是哪个学院的之后,就开始说我对计算机的了解。然后他们又问我一些问题。到第二组,又是我说你好,然后他们也对我说你好。他们又让我自我介绍。我又把在第一组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又问了我一些问题。到了第三组,我仍然很热情地说你好,结果那个考官没反应,并且很冷淡地问我:“你有过失败的经历吗?”我就蒙了,要知道我是最不擅长回答这种问题了。
N天之后的某个晚自习上,工作室打电话给我,告诉我面试通过了。
当时没什么感觉,后来才知道,我通过面试是相当幸运的。听学姐说,当时报了名的有300多个人,而通知面试时只通知了在报名表上填写了特长的50多个人,又从这些人中选出10个加入工作室,又有5个人加入工作室一段时间后觉得不适应而退出了。我刚进来时也想过很多次要退出,因为工作实在很累,也占用了我很多课余时间,但是后来发现,我的大学生活中最开心的时间都是在工作室度过的,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直到现在我已经离不开工作室了。如果当时学长没有到宿舍去宣传,或者宣传的时候刚好我不在,或者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我没有写特长,或者通知我面试的时候我的电话刚好打不通,或者面试的时候考官没有看中我,或者我在加入一段时间之后退出了工作室,那么我的课余时间将会很无聊、很没有意义。
一年之后,卓音工作室又要纳新。这次轮到我们来纳新生了。
面试前的几天,宣传工作是做到家了,每天在学校几个人流量很多的地方要更新好几次海报,还要到各个宿舍去宣传,还在北苑大厅摆了两天桌子,还有两天开放日,还举办了一次纳新说明会。
在北苑大厅摆桌子宣传
开放日带领新生参观工作室
星期五晚上正式开始面试。本来要面试三天,但是第三天还没有面试完,所以又加了一天。我有幸在四天都做了考官。去面试别人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很多陌生的学弟学妹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面试前填写登记表的火爆场面
填写调查问卷
等待面试的同学们
我们这次面试,每位应试者只需要到一个桌子处面试,一般有三四个考官,有三个桌子一起进行。
面试现场
问的问题,一般就是: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吧;请说一下你对团队的理解;你以前是班干部吗;你组织过的最大的活动是什么;你擅长写作吗;你当众讲话会紧张吗……如果那个人在调查表上填了会一些专业软件或者编程语言就再问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几乎所有人第一次接触电脑都是在初中或小学的计算机课上,在我看来那种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绝大多数写会 Frontpage 和 VB 的人都是在计算机课上学的。我问他们用 Frontpage 做出过什么东西,他们说,文字排版、幻灯片、表格之类的。后来我失望了,就只问:那你知道 Frontpage 是做什么的吗?除了不知道的一般都是说做表格的。也有不少人写会 Flash 和 Photoshop ,但一般都是只用过一两次,甚至只听过名字。
我觉得我是相当幸运的,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把我带到深圳,使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电脑。当初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公寓楼下有一间办公室,那间办公室的电脑的 BIOS 密码他们办公室有人都不知道,而我却知道(别人输入的时候我偷窥的)。我就记得那个电脑有装 WPS ,当时我想测试到底能最多输入多少字,就一直打一个词,结果到最后还是没打到极限。后来,从 Windows 3.x ,到 Windows 95 、98、2000、Me、XP、2003、Longhorn 的 Alpha 版,我都玩过。当初要是就在长春了,可能方圆一公里范围内都没电脑,更谈不上还近距离接触了。
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问应试者自认为喜欢美工还是编程。美工很好理解,可以顾名思义,多少得跟美术有点联系。可是编程顾名思义就不行了,很多人以为编程是文字编辑。更有甚者喜欢编程的理由就是“编程”的名字好听。
在第二天面试的时候,我居然面试到我们学院的老乡!之前只是发过短信,那天算是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次见面。
还面试到一个人,我们组的老师叫她给我们三个考官打分。她问第一个人:“你紧张吗?”那个人说:“不紧张。”她说:“那你不紧张说明你不在乎我的分数,我给你不及格。”(-_-#)又问第二个人:“你对我的回答满意吗?”那个人半天没说明白,结果又是不及格。(-_-# -_-#)然后她又问我:“你为什么一直保持沉默?”我晕,告诉你干嘛,这是评委内部分工问题。结果是必然的了。气死我了。
有一个人,是我们学院的新生,她一来就开始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我们被迫用英语提问,她继续用英语回答,后来我们受不了了,叫她讲中文了。
第四天就来了二十多个人,所以我们比较轻松。最后的时候,我们组面试完了已经没人在等了,而旁边组还在面试,我就过去看了一下。我过去的时候,那个学生正在纸上准备写东西,我看着她写下了“log(8)10”。我就想看看她要干什么,结果她居然要对这个东西求导。要是直接告诉她常数的导数是0那就太无聊了,就让她继续算算看有什么新的创意。看起来她把10当成自变量了,而且把求导法则说得相当形象,只可惜求导求错了。我作为求导公司的总裁当然要以宣传求导知识为己任啦,于是就跟她讨论了很久导数。后来我问她,这方法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老师告诉的,她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只是面试她的考官没看好她。她是这次面试被面试到的最后一个人了。
昨天下午,我们开了筛选面试者的会。据说这次纳新一共有320多个人来面试,持续了四天共11组考官。昨天每组考官讨论了一下把面试到的感觉比较好的先挑出来,这样挑出了76个。开会的目的就是从这76个人中选出50个,再对这50个人进行复试,选出最终留下的30人。方法是,每天每组考官的代表把这组挑出的比较好的人的照片给大家看一下,然后对其进行简单描述,由大家投票决定。后来,我们部长对这种筛选方式的一句质疑引起了一个多小时的讨论。主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这种筛选方式的合理性以及进行复试的必要性。最后得知工作室的老大叫我们选出20个而非30个,但25个也可以。于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现场敲定进工作室的人。
让我比较高兴的是我面试到的那个老乡进来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前来面试的人中80%都是适合进工作室的,就是说从他们之中随机选25个人,也应该没什么问题。面试到后来,我都没什么感觉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第一天开始时被我面试到,我可能会觉得他很优秀,给他打A;而如果是第三天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到他,而他的表现都是一样的,我就可能会给他打C。这对受试者显然很不公平。跟我一起面试别人的人也是,到最后都是问了两个问题就没问题了。而最后从76个精英中选出25个,选出谁也主要取决于考官当时对他的感觉、考官代表对其的描述以及那个人的长相。对我们来说,在两个人之间选择,可能选谁都差不多,但是对那两个人来说,被录用与被淘汰将会使他们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他们或许可以参加其他社团或者学生会,但是在卓音工作是有激情的,而且工作动力不是金钱,人与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这种和谐的氛围要远远胜于一个班的同学。我同时也是分团委的成员,但加入分团委不是我自己的意愿。如果分团委学生会要开会,同时工作时也有事,只要分团委那边的会不是不去不行的,那即使那边的会比工作室的事重要,我还是会选择来工作室的。这是一个真正值得热爱的集体,而那些落选者甚至连体验一天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落选的原因可能仅仅是我们这些人开会的时候的一念之差。
但是在找到更好的选拔方式之前我们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工作室有新的血液要注入,这总是令人激动的。期待下星期的新生例会。
啊!
不错不错啊!比我找你谈话时认识的多了,进步很大嘛!
你觉得番茄炒鸡蛋好看吗?——笑S我了。王同学,我在上班啊,办公室很安静啊。。。
哈哈““ 那是小八的创意“
那你特长栏写了什么?
番茄炒蛋..哈哈哈哈哈 ..
VB, Office 吧,我也不太记得了。呵呵。我问她色彩搭配是为了测试是否适合做美工。
很晚才看见这里有一片这么长的文章写纳新的,不然的话我觉得卓音在线上面的文章就用这个就好了哦!!现在想起来也是趣事多多的样子,这样的大学生活真是令我怀念颇多哦!相信你也会珍惜的!!还有一年了,我要争取做更多的事情
大学四年太短了…
那个红黄配色方案好有意思哈~~~
太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