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正值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而寒假办的通行证还有两次机会,于是今天就趁机去了一趟。
书展在会展中心举行。过了罗湖关以后,去会展中心的路十分曲折。先要坐东铁到九龙塘,然后转观塘线到旺角,然后转荃湾线到金钟,最后转港岛线到湾仔。到了湾仔以后还没完,出了地铁站就上了一个天桥,这个天桥还蛮长,两个方向的人群非常紧致。两侧还有宣传法轮功、诅咒江泽民和“天灭中共”的,不仅放音乐还现场练功。我就在想:这么多人里面,肯定去书展的人不多。接着走到一个建筑里,貌似还下了楼,人群却丝毫没有减少的意思。我就在想:这么多人里面,肯定去书展的人不多。然后怎么着有点记不清了,就又上了一个天桥,这个天桥中间被隔开了,两边依旧是人挤人。右边是反方向回来的人,但是在右边就下天桥了。我就在想:这些人不会是从书展出来的人吧?走走走走到天桥尽头,进到一个建筑里,看到有卖书展票的, $25 一张。我买了一张,随人群继续走。然后我崩溃地发现,接下来的路就是掉头转到天桥那边,继续往回走。我就在想:这么多人里面,大概去书展的人不多。天桥上能看到下面街道旁边人行道上怎么也那么多人。等我随人群下了天桥才发现,原来那些人就是从天桥上这么走过来的
我就在想:这么多人里面,希望去书展的人不多。蜿蜒曲折地走了很远,貌似还穿过一个建筑,最后终于到了书展,结果还是发现那些随我一起走的人群绝大多数还是来书展的。



图片来源: http://www.tdctradefairs.com/venue.htm (可无损放大的PDF 版本)
先进去的是 Hall 1 的人那个叫多啊,那么大的展厅还几乎全塞满的。据说去年书展共有70万人来参观,而今年预计不会比去年少。(后来报道是83万人。)就按70万人算,平均每天就有10万人,每天的可入场时间不同,按10个小时算,平均每秒钟就要有近3个人入场!
其实香港没有像深圳那么多书城、购书中心这类大规模的卖书的地方,香港的书店都不大,书的种类也很有限,在香港出版的书本来就不多,而且太专业的也很少。所以这样的书展对于香港市民来讲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好事。
人虽然多,但是也还没到什么书都看不到的程度。走到一个摊位,见到有不少《读者文摘》。前几天在书城买书的时候买了一本英文的,回家读起来感觉蛮有意思,就想着什么时候再买一本。这次刚好看到了,就问了一下。结果那个地方只是订阅不零售。那几个人相当之热情,看我感兴趣,就一再推荐我订阅,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拿出一个计算器就现场按一通,结果是在她那里订平均每期只要23块多,但单买的话每期要36。但是我又不住在香港,所以如此之热情还是无法改变我不能订阅的现实。
Hall 1 虽然展厅面积最大,但是书比较杂,加之人多,所以对我吸引不大。转了几圈,就去 Hall 2 了。 Hall 2 的面积大约是 Hall 1 的一半,人也少了不少,估计是因为要上两三层楼又走一阵才能到的原因吧。在 Hall 2 还是淘到了一点好东西的。路过一家店,见到一个小木盒子,原来是数独的便笺,就是一面用比较淡的颜色印的数独题目,另一面是空白。共有200张题目,和50张答案。那里的服务员以非常专业的态度向我介绍,我问他多少钱,他说:原来是80多块的,现在只卖40块。我于是就买了一个。当时还觉得有点贵,现在想起来不算贵了。我拿着那个盒子的时候,又路过一间读者文摘订阅的地方,那个小姐见到那个盒子就很激动,一直问是什么东西、哪里买的。然后几个人合伙怂恿我订阅杂志。然而仍然无法改变我不能订阅的现实。
Hall 2 有一个读者文摘专柜,在这里是看到好东西了,旧期《读者文摘》杂志,无论英文还是中文(繁体)一律 $5 ,只有 July 2008 的英文杂志 $10 。高兴得我一下买了9本,那感觉好像是吃不会撑的自助餐一样。
还见到麦兜专卖店,不只卖书还卖公仔、杯子之类的东西。但是我只买了三本书,因为那书蛮有趣而且价格很便宜。
还好在卖读者文摘那里要了一个胶袋,那袋子又大又结实,不便的时候还能背在肩上。
值得说一下的是书展免费拿的宣传册,推荐了100本书,第一本就是一本叫做《北京植物人》的书,作者是山东人,但是不是在大陆出版的。作者解释这个书名的时候说,在中国,只有植物人才能存活下来,因为他们躲过了所有的政治风波。这是一本小说,灵感来源于作者自己在1989年动乱中的亲身经历。
其实在我刚进会展中心不久就有点意识到我或许应该吃了午饭再进来。早餐是9点多吃的,进书展是12点多,又不能出去,否则又要票。逛完 Hall 1 和 Hall 2 还差 Hall 5 ,但是找 Hall 5 的过程让我意外发现了一个大厅。那个大厅非常大,让我误以为是展厅。原来 Hall 5 是需要回到 Hall 1 进入的。刚回到 Hall 1 时,我还有点后回一开始没有策划好,因为可能先去 Hall 5 的话就不会走冤枉路。但是走了一阵发现我原来的决定没有错,因为是反方向的,而且人群前进速度 0.2m/s 。 Hall 5 就全部是儿童类的书,我简单看了一下就出去了。
往回走。出去以后却不知道怎么走了。我是打算去铜锣湾的,因为只有一站。但是出口跟入口不在一个地方,从地铁站走过来都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但还好还有人潮给指路,但走回去就只能自己找了,附近又没有地铁站标识。无奈问了一下保安,他大致说了一下。我先走到人家法院的楼里去了,居然有 Starbucks ,就买了一杯本日拿着走。刚刚那个保安貌似叫我进到一个建筑里面坐扶手电梯上二楼,于是穿过那个法院楼以后,我就进到那个入境事务大楼(怎么都是这么严肃的地方),坐扶手电梯上到二楼,发现正是我来的时候经过的第一个天桥,依旧是那么多人,但是法轮功的人貌似正准备收摊。突然发现天桥旁边有诱人的 m 记标志,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因为我正饿着呢,又有点累了,手中的600ml咖啡不能带进地铁站,但也不能空腹全喝了。所以这个 m 记真是完美了。点餐的时候,我想,这次保险点别讲粤语了,免得出糗。结果我就用普通话跟小姐说我要什么,但是我刚一说貌似那小姐感觉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我就又重复了一遍,那个小姐露出有点尴尬的表情,看起来应该是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是不太会说,于是就试探性地跟我讲粤语。我也只好跟她讲粤语了。后来我发现,我进到这个 m 记真是极大的错误,因为人真是爆多,坐着的位根本没有,靠门有一截没有座位的桌子,但是站着吃的人也排满了,只能等那些人吃完,然后我才能去站着吃,还没机会洗手。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无趣了,我到了铜锣湾,就想找那个我在香港见过的最大的书店,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记得上次没怎么费事就找到了。找了半天累得半死,就打算回去了。结果又见到法轮功号召大家退党自救的标语。然后回到九龙塘,简单逛了一下——其实并不是我故意逛的,而是反正地铁转轻轨都要出站,就顺便逛了一下——就回去了。等轻轨的时候,我顿时回想起每次从学校坐火车回家时上火车的情景。东铁我们习惯叫轻轨,但香港则称为“火车”。其实这称呼相当有道理,因为站台是露天的,而不是像地铁一样在地下。所以首先就很热,其次没有屏蔽门,所以俨然跟火车差不多了。轻轨进站的时候,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看到满满站着的人,我立刻联想起大一寒假回家时坐硬座的情景,以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火车情况。
过了关回到深圳,立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罗湖地铁站看着都让我感觉都点不敢相信,真的那么破吗?我记得在我第一次去香港回来以后写的日志(http://mghostsoft.spaces.live.com/blog/cns!B268E109C83B5B15!1788.entry),说去过香港感觉深圳农村。现在想起来,虽然这话让人听起来感觉不太好,但也确实可以理解。坐了地铁在竹子林转公车,下车以后顿觉好荒凉啊,往左能看到的唯一比较高点的楼就是招商银行大厦,但那可是隔了地铁一站地的。不过话说回来,香港确实是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在香港感觉太压抑。刚才提到的那篇日志中,脑子进水的猪的评论就很有道理。
然后我就回家了。于是这篇流水帐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