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每年都要开几次发布会。无论你喜欢或是讨厌苹果,发布会总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在客观上苹果的产品影响力巨大,而发布会将揭晓接下来几个月整个业界的发展趋势。
WWDC 与其他发布会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唯一一个公开销售入场券的发布会。其实 WWDC 是一个持续好几天的会议,而公开发布产品只是第一项。对于其他发布会而言,只有受到邀请的人才有机会参加,但是 WWDC 只要买票(虽然价格不菲)就可以进。 WWDC 的目标受众是开发者,所以这个发布会不会说些“我们的新 iPod nano 增加了 Nike+ GPS 以便跟踪你的跑步路线”,而只会是“我们的新 iOS 深度集成了 Facebook 并且为第三方 App 预留了 API ”。
流言
自从 iPhone 4S 的发布与之前的谣言大相径庭以后,我对关于苹果产品的流言比较不以为然。这两天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两张新款 MacBook Pro 的配置列表图,第一张是 Weiphone 论坛用户发布的:
第二张是 9to5Mac 收到的匿名信,内容是包装上的标签:
对于这两个标签,虽然一眼看上去仿真度很高,但我都觉得不足为信。首先是 Weiphone 的中国用户发布流言的以哗众取宠居多,而且原帖中的措辞也让人觉得伪造嫌疑较高。而第二幅图的 9to5Mac 新闻标题的第一个词就是 Unlikely 。
还有一幅新款 Mac 各型号及其价格的图,其中最低端的 MacBook Pro 也要 AU$2499 (美元 $2000+ ),这样自寻死路的定价策略根本不值一驳。
就像我预测第三代 iPad 时说的,有趣的预测不是靠泄露的传言,而是靠自己的推测。那么下面就是我的推测。
Mac 相关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这两款 Mac 都会更新。这是因为根据 Mac Buyer’s Guide ,从时间上看这两款产品都已经到了该更新的时候。
MacBook Pro 的更新首先应当是 Retina Display 。你或许对这个的必要性表示怀疑,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相当必要的。我刚拿到第三代 iPad 的时候,有一天白天一直在用 iPad 上网,晚上的时候才打开我的 MacBook Pro ,顿时觉得整个屏幕十分粗糙。我甚至在想:这文字都能看出边缘模糊的象素点,怎么分辩率这么低?就像是 iPad 一样,即使没有第三方应用专门为 Retina Display 改进,也还是会受益:至少文字显示会清晰很多。而且,与 iPad 不同,人们在电脑上运行的绝大多数应用都不是视觉系的,而是更多接触文字,那么,对绝大多数第三方应用而言,能看出锯齿的大概只有工具栏的图标了;另一方面, Mac 自带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要,至少是比 Windows 和 iPad 大,这样一来需要第三方应用的频率又相对低一些。所以, Retina Display 能让用户获益良多。
Ivy Bridge 处理器也将是 MacBook Pro 的改进之一。作为最新的消费级别的 Intel 处理器, Ivy Bridge 的成本不会低,但是苹果向来追求产品尽可能地在长时间后也不会过时。
有传言说 MacBook Pro 光驱将会去掉。我认为去掉光驱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作为 Pro 系的产品,轻薄不是首要应该追求的。 MacBook Pro 应当是能够适应商务需求的电脑,而所谓商务需求,就是一些功能你并不会经常用到,但是一旦需要的时候没有就不行。我认为光驱的寿命已经不长了,因为苹果大力推行代替光驱功能的各种解决方案,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去掉这么一个 Pro 产品的光驱。
另有传言说17寸的 MacBook Pro 会停产。我认为这是相对比较可信的,因为在我看来笔记本的屏幕用不着太大:你在家的时候可以连上一个大显示器,而带出门的时候你又希望便携性。你可能会说这样一来还要买一个显示器,但是注意到17寸的 MacBook Pro 比15寸高配的那款除了屏幕尺寸大和多一个 USB 接口外其他方面一模一样,而价格贵了 $300 。但是你花 $150 就能买到一个23寸 1080p 的高质量显示器了。
传言还说 USB 接口会变成3.0的。我觉得这不太符合苹果的作风: USB 3.0 和 Thunderbolt 是同类竞争的产品,而苹果毅然决定投靠后者。苹果就宣称, Thunderbolt 才是未来的标准, USB 3.0 不会盛行。虽然在现实中,带 USB 3.0 的 PC 越来越多,支持 USB 3.0 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但是支持 Thunderbolt 的设备只有寥寥几个而且价格高得出奇,每有一个新的 Thunderbolt 设备上市都够苹果主题博客发好几篇文了,但是首先这并不意味着 Thunderbolt 的失败,况且苹果也绝对不会这么承认,而若是增加了 USB 3.0 则意味着宣布妥协。
我认为, MacBook Air 是苹果最重视的一款 Mac ,这一点从 OS X 的升级方向就可以看出来:从 Snow Leopard 到 Lion 的升级增加的主要功能基本全都是针对小屏电脑进行的优化,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 MacBook Air 。由于轻便小巧美观,它迅速成了一种时尚。意思就是,更多人买它是因为时髦而不是实用。花买 MacBook Air 同样的价钱买传统的笔记本,能买到的配置高得多。但转念一想,对有些人(有可能是大多数)而言, MacBook Air 就能满足他们的几乎所有需求了,为什么要付出更大更笨重的代价而换不回任何好处呢?
iMac, Mac Mini 和 Mac Pro
从时间上来看,这三款每一款也都应该出新款了,虽然说所有的 Mac 都更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注意到在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上都加了 Retina Display ,那么在其余 Mac 上也增加 Retina Display 的支持也是必要的。当然,台式机里面肯定主打是 iMac ,而另外两款只是象征性地赶上配置就行了。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这款27寸价格离谱的显示器也少不了增加 Retina Display 。这样一来,整个 Retina Display 革命的方案就完整了。
OS X Mountain Lion
恐怕 Mountain Lion 不会在这次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因为官方宣布的发布时间是夏末。但是,注意到当前的 OS X Lion 系统已经全面支持 Retina Display ,只要有设备就立刻能用,所以新款带有 Retina Display 的 Mac 并不必须配有新的操作系统。但是新款 Mac 的发布时间又离 Mountain Lion 的发布不远,所以我觉得解决方案可能是:从某个时候起购买的所有 Mac 均能免费升级到 Mountain Lion 。
至于 Mountain Lion 的功能,基本已经是确定的了,现在发放给开发者的版本是什么样,最终版大概也就是这样了,最多是些小修小补。 OS X 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我抱怨过的糟糕的 Dock 设计和菜单栏的设计,还有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的 Launchpad ,但是并不能太指望能够在 Mountain Lion 中解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本地化支持被前所未有地重视。即使是在美国苹果的官方网站,在 Mountain Lion 的功能介绍页面中最下面还专门有一节“全新为中国设计的功能”。我们期待更人性化的中文输入法、系统级别的分享到新浪微博等功能,但是这更大的意义在于苹果愈发重视中国大陆的本地化,而 iOS 也可能受益。而且,苹果若在未来版本的系统中加入新功能,也将保证中国大陆用户能够无障碍地体验。
iOS 相关
近几年的 WWDC 都宣布了新款 iOS ,但是今年是否会发布 iOS 6 我表示怀疑。一是因为临近 WWDC 召开但是关于 iOS 6 的传言还是很少,二是我觉得当前的 iOS 5 确实没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了。改变不难,但是朝好的方向改变很难。如果现在的版本已经足够好了,那么没有必要为了出新版而出新版。如果我是苹果公司决策者,我就会决定不对 iOS 进行大的升级。但是,“按惯例”是一个很强的理由,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认为 iOS 6 更可能会在这次 WWDC 上宣布。
注意到苹果公司对中国大陆用户的重视,新的 iOS 很可能会有简体中文普通话的 Siri ,以及第三代 iPad 上可用的中文普通话语音识别输入。事实上苹果官网早已承诺中文 Siri 将会在2012年发布。系统级别的 Facebook 集成也是比较确定的新功能。另外,新的 iOS 会为中国大陆用户提供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的集成作为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替代品。
还有传言说新的 iOS 将会把 Siri 带到 iPad 上。我认为这点不太可能,因为在当前, iPad 的硬件也支持, Siri 的软件也是现成的,之所以 iPad 没有上 Siri ,还是出于可用性的考虑。这并不是一个技术性的因素。
去掉 Google Maps 而使用苹果自己的地图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 iOS 上的 Google Maps 本来就比 Android 差很多,有时我甚至还需要打开移动网页版 Google Maps 。与其这样消极地内置一个功能简陋的竞争对手的地图工具,不如自己做一个更好的。 Android 的砝码之一是更好用的 Google Maps ,现在苹果正向 Google 宣布:用户与其为了用 Google Maps 而放弃 iPhone ,不如为了用 iPhone 而放弃 Google Maps ——连个简陋版的也没有了。也正因此, Google 急忙赶在 WWDC 之前召开了 Google Maps 主题的发布会,宣布将会发布可用在 iOS 平台上支持 3D 地图的 Google Maps 。
如果真的是发布 iOS 6 ,我想应该会跟去年一样,在 WWDC 上宣布,但直到秋季才面向消费者发布。
iWork 和 iLife
iWork 早该发布新款了,作为一个苹果认真对待的办公套件,三年没更新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这次 WWDC 也该是时候更新了,虽然以前早已“是时候”很多次了。一个迫切需要加入的功能就是 iCloud 同步:在 iOS 设备上编辑的文稿却无法在自家的 Mac OS X 上通过 iCloud 打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对于 iLife ,最值得更新的组件是 iPhoto 。这是用户抱怨最多的组件,很多用户说 iPhoto ‘11 没有 iPhoto ‘09 好用,我没用过以前版本的 iPhoto ,但是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觉得 iPhoto 是一个很不实用的照片管理软件。它拥有独立的照片库,而且不允许你直接管理现成的照片,这导致的结果是首先你要把照片添加到 iPhoto 资料库中,而且你需要重新组织一遍。并且 iPhoto 是个耗内存的大户,很多人当考虑升级内存的时候把 iPhoto 跟 Parallels (虚拟机软件)相提并论。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用看起来简陋但更实用的 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当然,这只是我的希望,但事实上我觉得这次发布会中更新 iLife 的概率并不大,一是因为 GarageBand 和 iMovie 没有明显要更新的必要,二是因为发布会的内容已经够满的了。
总结
- Mac 系列全线更新,加入 Retina Display 支持,使用 Ivy Bridge 处理器, MacBook Pro 不会去光驱。
- 仍然应该期待 iOS 6 。支持简体中文普通话 Siri ,地图服务改为苹果自己的。
- 可以期待发布新版 i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