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苹果的世界呆久了以后,就会忘记并不是整个世界都这么简简单单。
我大概三个多月前买了个苹果的 Thunderbolt Display 。把这个 Thunderbolt 显示器连到我的 MacBook Pro 上几乎没费什么事。一是把显示器电源插上,二是把 Thunderbolt 插头插到电脑上,然后就立刻开始用了。这个显示器甚至还带一个 MagSafe 电源适配器,可以用来给笔记本供电,这样一来又少了一根电源线。也就是说,从显示器上伸出来的就两根线:一根输入电源线、一根数据+输出电源线,后者在末端分成 Thunderbolt 和 MagSafe 两条。显示器的背面有三个 USB 2.0 接口、一个火线接口、一个 Thunderbolt 接口和一个网线接口。
上面说的是设计,但是这个显示器并不是没问题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当电脑从睡眠状态恢复时显示器不会跟着醒过来,只有把 Thunderbolt 拔了再插才醒,同时,连接在这个显示器的 USB 上的鼠标键盘无法唤醒电脑。苹果就像是班上最聪明的那个学生,他也许活泼机灵,别人不会解的题他会解,别人想不到的解法他能想到,但是他一点也不少犯错误。
我打算换掉这个苹果显示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显示器只能插在 Mac 上,但万一我想用 ThinkPad 在家工作的话就利用不上了。
此外,前一阵苹果发布了新款 iMac ,我不甘心我这一个显示器比它的整个一体机还厚,所以预感到苹果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出新款显示器,我还是趁现在贬值之前赶紧卖了吧。
收到这个显示器以后,发现显示器的盒子即是运输的盒子。苹果显示器装在一个精美的白色盒子里面,邮寄时外面又套了一个纸盒。而这个华硕的整个用的就是一个土黄色的纸盒。这就略能看出非苹果厂商的作风:不在没有实用价值的地方注重设计和浪费成本。
打开盒子以后,看到的是一条电源线、四条信号线(分别是 VGA to VGA, DVI to DVI, HDMI to HDMI, DisplayPort to DisplayPort)、一个华硕 VIP 会员介绍册、一个 Quick Start 、一个至今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零件。然后看见一个底座、显示器本身,底座上面还有螺丝。我想,我最好还是看看说明怎么装吧。结果,那个华硕会员手册基本讲的是保修的信息,另外那个 Quick Start 里面只讲怎么调高度、怎么旋转、怎么排除故障这类东西,还是没有讲怎么安装。没办法,只好自己研究了。于是我又花了一些功夫才把底座装到显示器上。不过最后还是不清楚那个多出来的零件是干什么用的。
然后我把显示器搬到桌子上。它附带的四条连接线我一条都用不上,因为我需要的是 Mini DisplayPort to DisplayPort 的,不过我已经有现成的了。这时我才发现把连接线插到显示器上有多困难——显示器上的接口是朝下的,我必须把脸贴在桌子上才能看到,后来干脆用了一个镜子作为辅助。
然后我打开电脑,发现显示器没有反应——哦,还需要连电源线。电源线还是稍微好连一些的。
这下再看看——显示器上开始显示 VGA 无信号。哦,看来我还得选择输入源。对了,一般的显示器前面是有一排按钮的。在经过不断地尝试以后终于把输入源设成了 DisplayPort ——这下总算弄好了。
总结一下我拆包以后的过程:自己研究怎么装底座,连接信号线,连接电源线,选择输入源。但苹果的显示器是怎样的呢?拆包以后,拿出来放好,信号线和电源线都是集成在显示器上的,一条插在电脑上,另一条插在插座上,然后就直接能用了。没有额外的连接线,底座是装好的,没有调节按钮,也没有电源按钮。显示器盒子里面除了显示器之外只有一本说明书和一本保修信息,即使是这两本小册子也要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安装过程,说明书里也还是讲了怎么安装。
装好以后,我注意到显示器的前面板贴了两张标签,上面主要是突出这个显示器的特色。我当然是要给揭下来的,因为它挡住了一部分屏幕区域。但是揭下来以后,还能看到有一条胶留在了显示器边框上,如果反光的话看得更明显。
然后,我赶紧试了一下睡眠后唤醒问题有没有解决——果然好了。我不确定以前用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的时候是什么问题,我不太记得是不是我拿到第一天就有这个问题了,还是从某个时候(比方说装了 OS X 10.8 以后)才有的,但总之有一次我借着换硬盘的机会在一个刚刚全新安装好的系统上面测试了睡眠,结果仍然是有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对解决它不抱什么希望了。
然后我试了一下扬声器,其实本意是测试通过 Mini DisplayPort 转 DisplayPort 的线传输能不能传音频。结果是能的——但我没想到音质跟苹果显示器比这么糟糕。就连 QQ 的提示音都能听出差别。
正式开始用以后,最明显的体会就是屏幕反光显著减少,几乎看不到。以前苹果的显示器反光经常令我十分烦恼。
然后我发现这个显示器的色彩没有苹果的的鲜艳。然后我想到,这个显示器是直接可以在面板上调色调、饱和度、对比度等的,于是我就试了调了一下,另外也用了 Mac 带的色彩调节向导,但最后发现调完还不如原来——于是就按照它的默认值用了。
我不太喜欢显示器太亮,原来用苹果显示器的时候亮度一般也就在1~3档之间(一共16档)。但是这个显示器即使亮度调到0我还是觉得太亮。
原来的苹果显示器后面有一些功能性的接口,不过我本来用得就不多。那个网线接口、 Thunderbolt 接口和火线接口是绝对没用过一次的,三个 USB 倒是有点用,但是它们只是 USB 2.0 ,并且我有个10个接口的 USB hub ,所以即使少了这三个我的 USB 还是够用。
貌似 Mac 系统如果把显示器当成扬声器的话,那只有苹果的显示器能在系统里面控制音量。我原来的一个23寸的华硕显示器不能在 Mac 里控制音量(但是在 Windows 里可以),现在这个也不行。这应该算是 Mac 的一个缺点,但是在已经用了 Mac 的情况下,不用苹果的显示器就会造成这一额外的麻烦。苹果的产品就是:如果你只单独用一个,那你会抱怨它功能少不灵活;但是如果你能用苹果的地方都用,那就会发现省了很多麻烦。苹果就是希望你把整个世界都交给它。
话说回来。用了这么多天以后,我对这个华硕显示器还算很满意。总结一下,跟苹果显示器比,它的优点是:
1. 反光少了非常多。
2. 可调节高矮,可方便地旋转成竖屏。
3. 可以连接 PC (虽然插拔连接线非常麻烦但比起苹果根本不能做这件事情还算是优点吧)。
4. 价格便宜。
缺点是:
1. 颜色稍微差一点。
2. 扬声器差很多。
3. 即使亮度调到最低还是太亮。
4. 少了几个本来就没怎么用到的接口。
最后再赞一下亚马逊的靠谱——我把苹果显示器寄给亚马逊库房让它 Fulfill ,结果在到库房后的24小时之内就卖出去了。而且我卖出价只比当时购入的成本低 $40 (当然,我最后拿到的要少一些)。
USB 3 makes more sense for iDevices. The huge install base for one, TB does not have that many users yet. Thunderbolt is for higher end stuff. Too many people seem to forget that moving to thunderbolt would not magically make transfers faster, those are limited by NAND speed even before they hit USB 2.0 limits. The flash memory in these devices is more like USB drives than SSDs, it’s low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