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anuary 2006

[转载]微软Windows XP入门版无法在奔腾4上运行

以下内容转载自 http://news.chinabyte.com/252/2002252.shtml 。

 

微软Windows XP入门版无法在奔腾4上运行
  天极网5月13日消息 据外电报道,当微软说它为新兴市场推出的廉价版本的“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软件仅适用于刚入门的计算机用户的时候,微软并不是在开玩笑。
  据微软的一个公共关系代表称,这个操作系统不能在英特尔奔腾4和AMD Athlon平台上运行。这个操作系统只能在配置英特尔赛扬、AMD Duron或者Geode以及威盛科技的处理器的低端电脑上运行。
  印度当地大型PC厂商之一的Zenith电脑公司的高级副总裁P.R. Lakshmanan说,当你在奔腾4电脑中安装这个操作系统时,系统查找处理器的ID号,然后就停止工作了。微软为印度市场推出的“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软件将在(2005年)6月份上市。
  出现选择性的不兼容问题似乎是为了防止“Starter Edition”版本的软件销售超过标准版本的Windows XP。“Starter Edition”不支持标准版本的Windows XP支持的同样水平的功能。然而,据这些市场的PC厂商说,它们为“Starter Edition”版Windows XP每份软件只需支付15至35美元。Windows XP家庭版需要支付79至80美元,专业版的价格就更高。
  如果没有不兼容的问题,当地的PC厂商就会在为商业用户生产的电脑中捆绑这种廉价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并不单独销售廉价版的Windows 操作系统。微软仅向PC厂商销售这种操作系统,然后PC厂商把这个操作系统预装到电脑中。
  微软的一位代表在电子邮件中说,“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是为那些寻求廉价解决方案的入门级家庭用户提供的。因此,这个操作系统是根据运行廉价处理器的入门级台式电脑设计的。
  微软已经向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印度发布了廉价的“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软件。这些国家都属于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PC市场。这个软件旨在让这些国家的普通人更容易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完)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 截图

 
截图曝光:微软正式发布WinXP SE!
  就在今天(2004年8月16日),微软正式在东南亚五国发布这款操作系统,就价格和功能来说,便宜就代表简化。
  微软只为它提供了最基本的功能:Windows Messenge、Windows Media Player、网络连接等,桌面分辨率最高到800×600,而且只能同时执行3个程序单程序开启窗口也被限制为3个。比较常用的诸多共享功能和多用户功能不提供
  在之前的报道中,也提到过中国现在还不在微软的考虑当中。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是微软公司在18个月前启动的一项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这一计划,微软公司将与外国政府能力合作,提高所在国计算机的普及率。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已经有65个发展中国家的学校能够免费升级Windows 操作系统,并以2.5美元的价格升级 Office 。微软公司也将因潜在客户的增长而受益。目前,全球的PC用户为6.7 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分析人士预计,到了2009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0亿。
  微软公司选择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发布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启动了旨在推广高科技的计划。另外,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人口数量相当大,使其计划既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也不太大。这也就是微软迟迟不能在中国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市场影响力太大了。
 


马来西亚版WinXP SE


印度尼西亚版WinXP SE


印度尼西亚语版 Starter Edition 的安全中心


马来西亚语版的 Starter Edition 的包装


印度尼西亚语版的 Starter Edition 的包装


泰语版的 Starter Edition 的包装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

 
性能大缩水!XP低价版十月亚洲首推
  (2004年)8月11日,微软宣称即将发布一款全新的XP系列的操作系统。这款微软号称是“XP低价版”的新系统全称为“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并且将于(2004年)10月份首先在三个亚洲国家面世,这三个国家分别是马来西亚,印尼以及泰国。其面向的用户是这些国家的初级电脑用户,因此称之为:Starter Edition 。
  微软推出这样一款低价版本的系统的意图很明显,旨在打击盗版以及提高与开源软件(如Linux)的竞争力。因此,为了实现低价牺牲一些XP标准版原有的特性也是必然。据悉,Windows Starter Edition最高只支持800×600的屏幕分辨率,不支持小型的家庭网络,无法通过网络共享打印机。
  可能最无法让人接受的并不是以上这些被去除的特性,而是微软的这个“新宠”最多只支持同时运行3个程序。这样的一个系统,在消费者的购买力较高的国家,如果按照微软所宣称的这个缩水幅度,它推出无疑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因而微软打算通过增加一些本地化元素弥补不足,如增加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的屏幕保护,墙纸等等。当然,一张本地特色化“漂亮脸蛋”还是不足以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掏钱,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微软针对该产品的初级用户的定位,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全新的Windows帮助支持和Windows向导,而省去了以上所提到的不常被这些初级用户所使用的功能。但用户运行程序的数量限制确实是以个非常致命的弱点。
  倚靠低价战略来打击盗版自然是无可非议,但是面对Linux这样性能优秀的竞争对手,单凭这样一套售价平易近人,性能却大幅缩水的XP系统,微软是定难胜出的。

游荡

我终于没能在昨天零点之前写这篇日志,于是就一直拖到昨天晚上,直到今天凌晨。于是所有时间状语都应该是前天了。本来我不准备再写流水账了,但是我觉得把昨晚跟小罗的游荡经历写下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前天我十二点多起床,然后去购书中心。小罗也去了,在那逛到五点多的时候去旁边吃了饭,然后就想接下来去哪。其实去中心公园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十分不幸的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走,而知道怎么走而且家就在附近的小贾又不愿意出来。接着小罗说去图书馆,而且说市民中心那里有一个新的图书馆,而我简直纯乎就知道深圳地铁有一站就叫市民中心了,地铁站恰好就在附近,于是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去坐地铁,而且我非常想体验一下四号线是怎样的。从科学馆上车,到会展中心下来,按照路标指示下了一层,我神奇地发现一号线和四号线居然是正交的!但是后来想想确实也应该是这样的。

四号线过份短了,本来就没几个站还有一个站没开通,以致朝两个方向行驶的列车共用一个铁轨,而且车还十分稀少。为了从会展中心坐地铁走一站,我们等了将近十分钟。上去之后发现有n多出口,而且令人激动的是有一个出口下面还写了“图书馆”这一项,导致这个出口令人印象深刻,我现在还记得是B出口,那我们必然要从那个出口出来了,由此正式开始了我们的游荡历程。

这是个相当荒凉的地方,连扶手电梯上面都没几个人。出地铁站以后,看到一个占地面积过份大而显得不十分高的建筑,这就是传说中的市民中心了。看了一下市民中心的平面图,发现只有B区有可能是能让市民呆的地方。进去转了一圈之后发现B区也不是让市民进的。可是我们的目标是图书馆,但放眼望去似乎没有任何标记使得我们能够知道哪里是图书馆。后来还是去问了保安(我后来猜想那个保安一定觉得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去找图书馆,但是由于他一定要扮出一幅正经的样子所以没说出来)。走了看起来很短但却要走很长时间的路之后终于找到了那个心仪已久的图书馆。那个图书馆旁边居然有个少年宫站的地铁路标。刚看到图书馆的正面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批判它,走近了发现居然还没建好!那那个破地铁站牌还告诉我们这里有图书馆干吗?我们沿着一个明显还没建好的室外的在上面走非常容易从旁边掉下去的简陋的钢的不知道通往那里的旋转楼梯上到图书馆的顶上(那里应该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只好称之为“顶上”),看见一大片平地,小罗感慨曰这里简直是玩滑板的完美的地方,而且这里也不是没有生物的,远远望去有一个保安,他装作是在散步其实是为了方便监视我们地朝靠近我们的方向走,而且故意装作没看见我们,我也故意装作他不存在,但是很怕他来找我们麻烦。那图书馆的“顶上”居然有很宽——应该是巨宽的石块做的通往下面的楼梯,于是我们很光明正大地从这个楼梯下去然后很猥琐地找了一条小路离开了图书馆地带到了一条像样点的公路上。然后我们就十分迷惘了,不知道该去哪。看见一个公交车站于是过去看了看站牌又进行了一些无意义的讨论,最后决定就沿着那条路直走。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走着走着居然看见一个能够对不使我们继续迷惘起积极作用的花市。我们满怀欣喜地进去,其实我对逛花市没什么兴趣,只是相比在大街上乱走,逛花市已经是相当有聊的事情了。我们从花市这一端穿到另一端,又发现了下一个目标——岁宝百货。在花市里唯一的收获是小罗买了一碗六块钱但显然不值六块钱而且不十分好吃的饭,而且这饭使得我们必须慢点走以防我们到了岁宝但饭还没被吃完。岁宝好好地在马路对面,但我们想到那里必须走一百米到旁边的路口处过去。到了路口小罗突发其想想去洗手间转转,于是就尽到了位于路口处的那个岁宝明星店(正如你所猜到的,关于就去这个明星店还是到那边的岁宝百货这个问题我们也研究了半天)。到明星店转了一圈没有看到洗手间,就出来了,因为小罗此时不十分想去了。接下来又迷惘了。于是又决定沿着公路走。刚走了一点突然看见一家玩具店,于是我们用投硬币的方法决定是否去,投掷结果暗示着我们要去但实际还没去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往回走了。岁宝明星店旁边有一个西式快餐店,关于是否要进去吃点东西我们再次研究了半天,由于无法确定其价格而采取保守的战略——不去。我说去岁宝百货买些水喝,由于小罗还处于迷惘状态所以就跟着我走了。在超市这个跟大街比过份有聊的地方当然要转几圈再出去了,于是就把四层都去了一遍,尽管没走全而且不可能走全。拿着水出来之后我们想找个坐的地方因为我十分累而且估计小罗也是。看到路边的东西,我们就设想着坐到它们上面的情景。结果突然见到几个百事可乐的桌子,旁边还有凳子,这简直出乎意料。这个地方是一个路口,环境实在不怎么好,但比我们刚才设想的情景是好多了。事实上我们希望能够迷路,但是现在显然还迷不了,因为还能够轻易地找到刚才的岁宝。坐了半天之后就继续走,因为我们觉得不可能找到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了,所以就沿着路走了。走着走着当我们确定已经迷路了的时候突然倒霉地撞到了一个香蜜湖站的地铁站路标!从一个快到少年宫站的地方走到香蜜湖站实在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完全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还能见到地铁站路标。那个路标放置在十字路口处,而且箭头方向与路成45度角。我觉得应该朝着一个我觉得是指向深南大道的方向走,但是小罗却觉得应该朝他觉得是指向深南大道的的方向走,而且这两个方向是垂直的,但是我们这时不知道我们一年中的深南大道的方向是不同的。按照小罗的方向恰好又有一个地铁路标,于是我就死心塌地地沿着他说的方向走了。一路上见到不少路标,直到走到香梅路上(这条路我以前似乎听过但直到这时才知道是在这里),我们突然看到左前方是那个熟悉的招商银行大厦。由于我觉得深南大道是与香梅路(此时我们还不知道他是香梅路呢)垂直的,所以说假如往前走然后右转的话就能到高级中学;而小罗对此感到很惊讶,由此才知道原来我们以为的走向的地方不同。而且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而且我为什么会那么认为我也不知道。沿着香梅路走又遇到了一堆地铁路标,这路标过份可爱了以致我非常想把它拍摄下来,但是因为是晚上所以拍不好。又走了半天终于到深南大道了,而且发现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香蜜湖站的路标离香蜜湖站简直过份远了。然后小罗就去坐地铁了。
等我坐上大巴之后发现我果然不出所料地忘记把之前放在小罗书包里的一本书拿走了。

关于小帅

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可爱,而且……说真的……真的很像初中生……而且,或许我真的太不注意观察了,要不是看了她的 MSN Space ,我还完全不知道她跟阿冯是那么好的Friend。她的 MSN Space 上面展示的她的内心世界远比看起来的要复杂。她跟阿冯一样也是我的高中两年的同班同学。而且班上难得还有88年出生的人,结果我居然把她的生日忘了。我也经常跟她发信息,讲述我周围发生的事。
前几天我也有幸见到小帅了。高三的时候看她像高一的学生,现在看她像初中生了。呵呵,小帅你要看到了别生气啊,我也不比你好。

关于阿冯

今天终于没出去在家呆着了,却发现在家却是如此地空虚和无聊。不甘心看着时间就这样瞬间逝去,却又实在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我最早跟阿冯发短信纯粹是因为我们班有一个海南女孩说话声音非常像她,我想弄清楚她是不是海南人,而并没期望能够继续聊下去。事实上阿冯跟我曾经是两年的同班同学,而且在高中时没说过几句话,只是印象中说过却一句都不记得了。但是自从在去年十月份给她发了第一条短信以后,就从没有哪天没发过了,少则十来条,多则近百条。在这地狱般的城市牢房般的学校里感到迷惘的时候,她就成了我最主要的倾诉对象。无论什么时候给她发短信,只要短信内容暗示着我是期待回复的,那她一定会回我一条,而且速度相当快。我就经常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常常会得罪人。另外阿冯用短信教了我很多粤语,这几个月她用短信教我的粤语比我之前在广东呆了八九年学到的粤语还要多(我们从来没有通过电话,全部是纯文本消息)。
另外要感谢阿冯的一点是考数分之前叫她帮我祈祷,结果考了100分。
前几天有幸见到了阿冯,她还是相当平易近人的。

(无标题)

这几天过分有聊了(跟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的无聊的日子比),那天,大概是20号吧,我们原来一班的同学去唱K,本来说两点去的,结果我从朋友家走的时候晚了一点,所以走得很急,又过分冷了,尽管这几天一直很冷,而且似乎有继续冷下去的趋势。关于见到同学时的情景,我从回来深圳之前就开始设想,但是实际上却出乎我的意料,我到的时候居然没人,上楼看看还是没人。我发短信问别人结果迟迟等不到回信。等了一会儿见到一个早过我到这里的同学,他说其他人还没来。我们一起下楼到门口等人,等了半天终于又等到另一个人,之后又去m记找人,费了半天劲终于等到全部人都来了。其实见到同学们也没什么感觉,就像是天天都见的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唱的,我出去了一下,再进来时发现在唱《发如雪》,而且在最具有挑战性的那里别人把麦给了我,我就只好唱了,结果是因为刚开始唱,所以有点走音。我从头到尾一直没有点歌,但是每当有周杰伦的歌的时候就会有人把麦给我,有人称我“周杰伦专业户”,我的声音不算好但应该至少对别人的健康无害。跟以前的同学聚一聚实在是一件开心的事情。21号——简直纯乎就是前天了——我去小贾家附近的一个地方找小贾和小罗。我和小罗一直试图阻止小贾在某一时间之前回家,因为据说那样的话他就会被他妈扁。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然后小贾就被他妈抢去了,我跟小罗先去了m记吃得过分饱之后就想去体育馆找车坐,到了那里发现有一间沃尔玛,于是就进去找一些看起来很弱智的东西来批判以获得快感。接着突发奇想去书城,到了书城几乎就是直奔计算机书去了,然后就看了几个小时编程的书,后来发现原来自己一无所知。于是到对面吃不知道叫什么餐大概应该叫宵夜的一顿饭。我们实在不想再吃麦当劳和肯德基了,于是就想在永和大王和仙踪林之间选一个,但是又过分难选了,只好以地面瓷砖个数的奇偶性来决定。但是当数完了之后又忘记奇和偶分别代表什么了,只好又另外定了一套规则。最后去了永和大王。我们在那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看书,每当发现书上白痴的地方都会交流一下。出来时想去洗手间,结果发现连接通往洗手间的走廊和大厅的门附近的天花板上的一个貌似空调的出风口正在狂冒水蒸气状烟雾,然后突然又导致烟雾监测器报警,把我们吓得不敢去那个洗手间了。出来的时候已经将近十一点了,我有幸赶上了那天最后一列地铁。到了家已经快十二点了。然后又在我现在面对的这台专门消耗人的青春的电脑前面无所事事了几个小时。我跟小罗说好昨天去深高的,我本来觉得中午之前能到,结果醒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于是我又以为两点能到,但是不幸的是我爸居然要做饭,而且等他做完饭之后还要吃,而且实在不怎么好吃,于是觉得要三点左右才会到。事实上最后是三点半到的。那个门口的保安试图阻止我进去,我跟他说我是上届的毕业生,他问我找哪个老师,我说我找同学,他在里面而且也是上届毕业的学生。他问我是谁,我说是罗天辰,他说没有这个人,然后就开门让我进了。可能是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连罗天辰都没听过,于是自卑了,于是不想再跟我讲话了,于是就让我进去了。高级遍地都是施工的地方,不知道在干啥,那个超市变得尤其好,而且还多了个叫作“面包屋”的地方,那里大类饭堂,而且没见到有面包(照片除外)。有一堆高三的十二班同学和原来十二班同学在踢球,我看了一阵就跟小罗找老师了,想要找谁也不知道,那时似乎是高三在考试,先把每层的过去高三12班那个位置的教师的监考老师都看了一遍,然后又在六楼转了一圈,看到了 Leo 和小危,但他们在监考。接着又把每层楼的办公室从外面偷窥了一遍,唯一的收获就是不小心看到了焦明臣,这可能是晚上小罗倒霉地坐车坐过站的原因。接着我们又跟小贾去了饭堂,发现有三分之一的桌子不见了,而且打饭的地方上面居然多了一条屏幕来显示菜价,看起来好像是可以自己要菜的那种。是不是我们太好欺负了,然后学校发现这届高一学生没那么好对付,于是改进了呢?接着我们又去宿舍楼,居然在楼下邂逅环伟成。可惜的是没能把他引诱得说出搞笑的话来。然后我们决定去唱K,到了唱K的地方又决定先去吃饭,而为了用掉m记的优惠券又决定去m记。到了唱K的地方发现这个时间过分贵了,于是决定明天下午去而现在闲逛。去博恩凯转了一下,然后我又带他们去购书中心,其实我没有把握能把他们带到,但最后居然真的带到了。先看了一堆大学的书,发现实在不想再看了,就去找中学的书,发现中考题都有一堆不会做,最后发现那本小学奥赛的书很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我们直到简直纯乎就要被人赶出去的时候才走。接着又没有目标了,走着走着发现一间KFC,于是就进去了,然后就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五分钟的关于买一个外带全家桶吃还是一盒蛋挞的问题的大讨论,最后决定买前者。出来的时候又快十一点了,于是我又赶快跑去坐地铁,估计不是今天最后一列但也快绝种了。到家又是将近十二点。今天下午要去请两个同学吃饭,明天又去唱K,后天准备去香港(如果拿得到签证的话)。大后天……不知道了。
还有,我拿到了《十一月的萧邦》的正版碟,不知道是台湾原版还是香港版,叫朋友帮忙买的,165块,送一套日历卡片和一张海报。一张CD和一张VCD,那张VCD有三首歌的MV。

[转载]破译深圳姓名密码

唉“ 我说怎么之前这篇日志会把 MSN Space 弄出问题呢,原来是多了个</TABLE>标签。

以下内容转载自 http://life2v.szonline.net/content/2003/200310/20031023/108841.html 。

 

破译深圳姓名密码



刘一平 孙海英 2003/10/23

地名的沿革不是简简单单的约定俗成,从地名的变迁中,我们大体可以把握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在历史上,曾经有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地名,刚刚在版图上留下一个不显眼的标志,就出人意料地像一颗流星般消逝了。

一块碑碣,一小段文字记载,甚至一两则朴素的传说……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就封存在这些名称的密码中。

地名的滋味

深圳这块热土上的许多地名,那些三三两两简简单单的字……大多数与我们现在的都市生活非常遥远,会让我们偶尔好奇: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它有什么样的来历?藏着什么传说故事?———那些我们每天上下班都要匆匆经过的街区,那些我们每天安居乐业的家园。

地名,是一座城市生命的起点,蕴藏着城市成长的密码,这个起点,与今天的我们之间,隔着早已逝去的模糊的时间。

创新是我们的标志,转眼之间,一切新的、现代的、都市的、潮流的东西,变化着,呈现在我们眼前。有时走得太急,隽永的芬芳被囫囵吞下,被走马观花。其实,细细品味,我们熟视无睹的地名原来也那么有滋有味。从中,“新移民”、“新客家”可以发现客家方言的味道;都市人、当代人可以回眸古时农民、渔民、盐民的文化。

从本期起,《发现》周刊将以系列报道的方式,追溯深圳一些地名的起源,破译深圳的姓名密码。从中可以看出,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有着怎样的生存方式,又是与怎样的历史、地理相连。

深圳———

带有移民色彩的“墟”

今天的深圳河蜿蜒穿过繁华市区,“深圳”一名,就来源于它,“圳”是指“田边水沟”,“深圳”就是“深水沟”。

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纂《新安县志》记载,深圳河在历史上不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涨起大水,居民来往十分困难,常有人“不知深浅,动遭淹溺”。为此,由负责当地治安的官富巡检司长官廖膺宠主持,于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桥”,此桥以石头建造,就是今日“人民桥”的前身。

“深圳”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是个小“墟”的名字,也是个哨所的名字,那个时候,仅有10名驻兵。

“墟”,本为乡村定期的贸易集市,交易完成后人们就会散去,不过在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内的“墟”已发展为有固定居民的墟市,它们多形成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深圳墟虽不大,却比较有名。

其实,“深圳”这一名称,除了带有地理的痕迹外,还烙印了移民文化的色彩。它是客家移民南迁,带来的新词汇。

一般而言,移民迁移到新的地方后,常把旧地名搬来使用,借此来表达对根的溯源。通常情况下,移民不是照搬原名,而是使用与原居地相同的地名通名。历史上,岭南地区部分客家人是从闽北、浙南迁来的,这些地区常见的地名通名中,就有坑、潭、洋、坪、圳等。

在浙江也有一个同名的“深圳”,此外还有浙江丽水的癒岸、永康的圳头;江西进贤的温家圳、萍乡的圳口、何家圳;湖南新宁的圳源垌;广东大埔的圳头坑、梅县的高圳等。这些地名出现的年代,都在宋代以后,是南下的北方人带来的古汉语,在南方演变成方言后,产生的方言地名。

“宝安宝安,得宝而安”

宝安境内有宝山,“得宝而安”。明朝有书记载:“得其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宝安”在历史上就这样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含有吉祥用意。

这座“宝山”位于现在的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宋朝有书记载:宝安“山有宝,置场煮银,名石瓮场。”所以,此“宝”实为银矿。

“宝安”作为县名,从公元331年的东晋年间算来,已有1670多年的历史。公元331年,东晋设郡,下辖宝安等6县,宝安县范围包括今日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部分地区、番禺县南部、中山市等地区。这是在深圳地区设立郡、县级行政机构的开始,也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

深圳地区自从唐朝中期起,归入东莞县管辖,毕竟距离较远,治理鞭长莫及,深圳、香港地区频受倭寇、海盗侵扰,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后,兵灾不断,因此经南头乡绅的提议,在广东海道副使刘稳的支持与筹划下,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在宝安故地建“新安县”,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的意思。从“得宝为安”到“去危为安”,可见人民的生存环境与理想。

1914年,因全国行政区域整编,广东省新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改回“宝安”县名。1993年1月1日,宝安撤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由深圳市直辖。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南山”有南山,海拔336米。山北的山脚下,村前是大海,村后是稻田,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南山区因大小南山得名,带着幽远的意境,总使人想起陶渊明的那两句名诗。

不过,历史上的这片区域,并不是遗世独立的,尤其它的前身“南头”,作为深圳市古代文明的中心,经历了太多的战火。

在东晋南朝时期,南头就是粤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以来,商业开始繁盛,大型远洋船舶要进出广州,必须绕行大屿山经南头、虎门才能进入珠江,因此,南头就成为广州海外交通航道的咽喉。可见南头当时的重要地位,颇有“好望角”的味道。

明朝初年,这里加强了海防,并筑城驻军。公元1565年,面对日益严重的倭寇、海盗骚扰,广东设立了6个水寨,水师总部设在南头水寨。为了预报敌情,在赤湾小南山顶上修建了烟墩(又称烽堠),作为南头水寨的耳目,遇有敌情,白天用烟、夜晚用火进行报警。南山烟墩遗址至今尚存。

“得福于田”的虔诚

福田区,因清代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的福田村而得名。

“福田”这一名称的来历,与上沙村的始祖黄金堂有关,公元1192年的南宋年间,黄金堂的第四个儿子黄西孙,迁到松子岭南沿定居,带领儿孙开荒造田,田地块块成格,取名为“格田”,后来看到庄稼颜色碧绿,好似幅幅图画,心里非常高兴,又将“格田”更名为“幅田”,因“幅”与“福”同音,再改名为福田———“得福于田”。这两个字透出了从事农业的深圳先民的性格与美好愿望。

福田区的前身,是上步管理区,现在仍有路名“上步”。“上不去,下不妙”(上步区、下步庙),许多初来深圳的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笑上半天:“这好像是骑在老虎背上嘛!”

“步”,俗称“埠”,是指“水陆码头”,用在地名上,与古代越语有关,也仅限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加上村落位于深圳河的北面,是在“河之上”,故名“上步”。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轻舟水上泊”的景致。

古越语中罗湖山

今天繁华热闹的罗湖区,名称来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就已存在的罗湖村。

深圳博物馆的容达贤先生对记者介绍,罗湖村的“罗”字,源于古越语,是古壮侗语对山的称呼,带有“罗”字的山名是古代百越族人的遗留,如“罗浮山”一名,就见于广东的博罗、电白、兴宁、平远以及广西的钦州、防城等地。所以,可以推断,深圳的“罗湖”就是山名,加上地势低,周围湖塘众多,得名“罗湖村”。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罗湖山被夷平,山土被用来垫高罗湖低地,据说,这使当时罗湖低地的地面增高了1米!

龙凤呈祥的美丽传说

龙岗有龙,也有仙女。

关于龙岗,还有一段美丽传说:远古时期,有一位美丽的仙女下凡后,到了这里,而天上群龙“怜香惜玉”,终日环绕在她的周围,保护佳人的安危,矢志不改,最后终于变成脉脉山岗。

传说归传说,不过,这里山岗的形状,倒真的极像巨龙伏卧,“龙岗”一名也是因此得来的。西边的东莞,有一地名“凤岗”,与龙岗遥相呼应,颇有龙凤呈祥的寓意。

公元331年,东晋设立东官郡,龙岗属于宝安县辖地;民国时,龙岗变成惠阳县辖地;1958年11月又归为宝安县管辖;1986年改称龙岗镇,1993年1月1日,改为龙岗区。

大鹏古民煮“海”为盐

“盐田”是从行业经济演化出来的地名。盐田区的名称,得于深圳东部沿海旧有的盐田村。深圳位于南海之滨,先民“靠海吃海”,在宽广的海边开辟盐田,以煮盐为生。

古代深圳居民制作“熟盐”,需用海卤,海卤的常用制法是这样的:

先在海边沙滩上挖一个深坑,坑底及四壁铺设“特制”土砖———一种掺进草秆、经牛脚踩而成的“筋韧熟泥”,砖缝填实,以防泄漏,将竹木横架在坑口,上铺苇席,然后将盐田内浸渍海水后经日晒泛出盐霜的表层沙子扫拢起来,堆于坑口苇席上,用海水浇淋,滤入坑内富含盐分的卤水便可用于煮盐。真是“谁知盘中盐,粒粒皆辛苦”。

古代的深圳,就以盐产著称,早在汉代,这里的盐业生产就被纳入国家管理。宋、元时期,盐业生产达到了高峰,官收盐利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财政来源,以至当时有人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盐业在深圳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盐民的辛勤劳动为官府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盐民的生活却异常困苦。官府的暴利盘剥和压榨激起了盐民的反抗,煮、贩私盐的现象日益增多,社会矛盾由此激化。南宋年间,因政府查禁盐民煮、贩私盐,就引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盐民武装暴动,以高登为首的盐民一度击退官军,并乘胜进攻广州,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大鹏所城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有一座筑于明代的“大鹏所城”。这也是深圳简称“鹏城”的由来。

明初广东沿海倭患成灾,太祖朱元璋遂下令开筑“大鹏千户守御所城”。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在大鹏半岛埋下第一块砖头,不多久,一座固若金汤的大鹏城出现在大鹏岭下。

当时,大鹏城内有上千名驻军在开发海疆、屯田卫国。还开辟了东西两个演武城,俗称东西教场。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在康熙年间靳文谟编撰的《新安县志》中这样得意地记载着。作为明清两代岭南海防军事的要塞,大鹏城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抵御倭寇,抗击葡萄牙殖民者,备战两次鸦片战争,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

岁月悠悠,就在大鹏所城逐渐废圮的地方,鹏城深圳奇迹般地出现了……

深圳特区报

发短信

下面是我跟小罗的短信。
罗:你在干啥呢?
我:发短信。
罗:啊,你也在发短信!我也发短信呢!我们真是有缘啊!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