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rch 2012

新 iPad 的命名及 iPad 的未来

我在《关于 iPad 3 的猜想》中预测了一些今年3月发布的新 iPad 的特性,其中多数都猜对了,但是我提到的第一点——名称是 iPad 3 ——却猜错了。我本来对这一点相当确定,而其他很多人的预测中甚至根本都没提到这一点,因为人们本来没有觉得还有其他什么可能(当然,有人说可能会叫 iPad HD ,但这种观点太不靠谱,不值一驳)。在整个发布会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提新的 iPad 叫什么名字,最后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等到官网更新了新 iPad 的资料以后,令人感到坑爹:新的 iPad 就叫 The new iPad 。

对于新产品的命名,苹果高管说不想那么容易被人猜中。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谁叫你们都在产品发布前乱猜,我就不让你们猜中”这样简单的叛逆心理的话就太过狭隘了。

官方把这个产品叫做 The new iPad ,但是它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一款就永远叫这个名字了,可以想像等下一代 iPad 出来的时候,苹果不会再管这第三代 iPad 叫 The new iPad 。在以后, iPad 就是 iPad ,没有乱七八糟的版本号了。

想象一下,下一代、下下一代 iPad 还有多少改进的空间?屏幕已经不再需要升级了,那么 很可能只是处理器升级一下,显示芯片升级一下,电池容量升级一下,摄像头升级一下,内存升级一下。而即使这些改进全都集中在一次升级中,也不足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就像 iPhone 4 和 4S 的区别一样。你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处理器的升级是关键的,但是它带来的好处就是没有那么直观。如果现在叫 iPad 3 ,下一代未必配得上 iPad 4 的名字。那就不如干脆像 Mac 那样命名,让更新换代不要成为一件太有压力的事情:不加版本号,而如果真的要区分,那人们可能会用类似 Early 2012 这样的方法来识别具体是那款。就像去年年末 MacBook Pro 低调升级,处理器略有改进,硬盘容量略有增加。人们知道近两三年的 MacBook Pro 能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上网,管理照片和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等等,只不过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能储存的东西多有的少而已,除了个别对配置要求较为严格的游戏。

那么,以后 iPad 也将会给人类似的感觉:我这2012年初款的 iPad 跟你2014年中款的能做的事情差不多,都能运行最新的 iOS 8 系统,能装的 App 也几乎一样,只不过你能开到15个 App 之间切换还不用强制退出任意一个,而我的只能开到7个左右。有的高端有的低端,但都不是过时的产品。这样的情况其是现在已经实现了: iPad 2 仍然是苹果官方正在销售的款式。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苹果会不会增加一种小屏的 iPad 呢?其实关于小屏 iPad 的传言一直不断,以及 iPhone 屏幕要变大的传言也早在 iPhone 4S 之前就有出现。我在《关于 iPad 3 的猜想》中虽然否定了这次发布的 iPad 会有小屏版,但是对7寸屏的 iPad 仍然看好。但是在试用了 Kindle Fire 以后,我对7寸屏瞬间好感全无。我更加坚信 iPad 不会出一个小屏幕版本,因为:

  • 7寸屏要比听起来的小。9.7寸屏跟7寸屏的差别绝不是 9.7 : 7 ,但是也不是9.7的平方比7的平方,因为9.7寸屏幕的比例一般是 4 : 3 ,比如 iPad 、 TouchPad 和 Kindle DX ,而7寸屏的平板一般是更扁一些的 16 : 9 ,比如 Kindle Fire 、 Galaxy Tab 以及其他几乎所有有名没名的 Android 平板。在对角线长度固定的情况下,矩形越扁面积越小。经过计算,这类7寸平板的屏幕面积只有 iPad 的 46% 左右。(顺便说一下,像 Xoom 、 Galaxy Tab 这类10.1寸平板,由于采用的是 16:10 的比例,屏幕面积只比 iPad 大 1.5% 。)
  • 平板的便携性怎么也没法跟手机比。手机可以放在口袋,但7寸平板跟9.7寸平板都要放包里。大体而言,平板的便携性跟对角线长度成正比。
  • 增加一种尺寸的设备,意味着 App Store 里面就要增加一类设备分类。当前 App Store 里面有两种设备,所以有3种情况:只支持 iPhone / iPod touch 、只支持 iPad 和都支持。但是如果增加一种尺寸的设备,情况的数量将是7种,对于追求简洁的苹果来说不大可能给用户留个这么复杂的问题。有人可能会想把 App 等比例缩小,比方说7寸屏的 iPad 分辨率也是 1024 x 768 ,直接用现在 iPad 的 App 。但是问题没这么简单,即使是分辨率相同,但屏幕尺寸不同,也不能一律用一致的 App 。我在《今年的音乐产品发布会呢?》一文中已经阐明了原因。基于同样的理由,我相信 iPhone 的屏幕也不会变得更大。

于是,这让人想到下一代 iPhone 会不会也会去掉版本号,而就叫做 The new iPhone 。我觉得这是很可能的事情。当人们在等了16个月后等到一个跟 iPhone 4 几乎一样的 iPhone 4S ,而新 iPad 在外观上也几乎跟 iPad 2 一样,不免要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是不是正在枯竭。但是,苹果公司的一个理念是:改变并不难,难的是改变之后仍然优秀。从技术上讲,如果苹果真想为了变而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把 iPhone 背面恢复圆滑曲线设计、把 iPad 的 Home 键去掉,做到这些并不困难,还能更吸引人眼球。但是这样改变后的设计并不是对用户更有利的,所以苹果并没有这样做。很多人把是否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炫耀资本作为评判标准之一,但其实苹果是非常实际的公司。两三年来各条 Mac 产品线的产品配置不断提升,但外观基本没有变化,你几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一部 MacBook Pro 是2008年末款还是2011年末款。这样想来, iPhone 和 iPad 在外观上没什么大的变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不要期待苹果接下来在产品外观上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

在 The new iPad 的发布会结尾, Tim 说:在这一年中,你将会看到苹果带来的很多类似这样的创新,我们才刚刚开始。还将会有怎样的创新?很是令人期待。

Kindle Fire 试用感受

Kindle Fire 是一款令人激动的设备。它最大的卖点在于便宜。很多人买它是抱着“虽然它在很多方面没法跟 iPad 比,但是反正这么便宜,何不买一个试试呢?”的心态买的。确实,在前一阵推出的一个 Kindle 广告中,凸显了 Kindle 相对于 iPad 的便宜:两个 Kindle Fire 和一个 Kindle 加起来还没一个最低端的 iPad 2 贵。而我更是以比正常零售价便宜 $30 的价格买了官方翻新版的 Kindle ——用起来感觉不到差别。

正好我手头有一本 PDF 格式的电子书,有将近 A4 纸那么大,放到6寸 Kindle 上看肯定字太小,即使截了边框空白。横屏看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体验不太好。我就想, Kindle Fire 的屏幕尺寸要大一点,说不定竖着看就合适,要是不合适横屏也灵活一些。所以,当我拿到 Kindle Fire 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看看这个 PDF 在 Kindle Fire 上面显示的效果。但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怎么把文件传到 Kindle 里,因为这个 Kindle Fire 不配数据线。我就想把文件发送到那个递送的邮箱里,但是那个文件有40多 MB ,无论是 Hotmail 还是 Gmail 还是 Cloud 都不支持这么大的附件。我突然想到,这个 Kindle Fire 的接口说不定是通用的,有可能我已经有这样的一根数据线了呢。仔细观察一下,发现是扁的 USB 接口,我印象中好像有什么别的东西也用这个接口——对了,我的另一个 Kindle ……

我恰好有这么一条现成的数据线,算是比较幸运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数据线的人来说,传文件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当然, Amazon 不太希望你往 Kindle Fire 里面传自己的文件,因为它亏本卖设备就是想让用户消费 Amazon 的内容。

整体而言,我给 Kindle Fire 打 3 / 5 星。我在 Kindle Fire 的商品页面写了条评论,在这里把这条评论的大致内容复述一下。

阅读体验

如果你想用它阅读大体上是纯文本的书籍,那么电子墨水的 Kindle 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当你阅读的书籍有比较多的图片的时候, Kindle Fire 就发挥它的意义了。有些 Kindle 书籍的插图是彩色的,如果在黑白屏上面看挺可惜。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杂志而言, Kindle Fire 的屏幕还是显得略小。

我主要想说说 PDF 功能。 Kindle Fire 内置的 PDF 阅读器极为简陋,基本上只是显示文档。翻页只能整页整页地翻,不能连续地滚动。实验表明竖屏看我那个 PDF 还是太小,那我就横过来看吧,但是我立即发现用手指拖动页面地时候,它不仅会上下移动而且还会左右移动,即使屏幕的宽度刚好适合一页的宽度。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 iOS 上的 Safari 为手指拖动的优化做得多么细致。而且,这个 PDF 阅读器功能非常少,不能标记文本,不能添加书签,不能搜索文本,不能直接跳转到指定页码。讽刺的是,这些功能在黑白 Kindle 上面都有!那我何必不直接在黑白屏 Kindle 上看呢?

等等……我在 AppStore 里面看到了一款叫做 Adobe Reader 的免费程序!感觉上这个一定会比内置的阅读器好的。试用了几分钟以后,果然不失所望,它支持连续页面,还有一个“文本重新排版”的查看选项。滚动的时候,如果页面宽度能在屏幕上装得下,也不会白痴地横向滚动。我想我终于找到了 Kindle Fire 看 PDF 的终极解决方案了。没两分钟我就发现不是。 Adobe Reader 的这个 app 一旦退出,它就不会记得你的 PDF 上次阅读到什么位置。这一个弱点完爆它所有优点。

好吧,这个设备做不了我本来期望的对我意义最大的事。

视频

对于那些消费 Amazon 提供的视频内容的人来说,这是个非常理想的设备。 Amazon 在线视频在电脑上播放的体验不算特别好,而 Kindle Fire 是唯一一个支持 Amazon 在线视频的便携设备。尽管视频播放器的界面不算完美,比方说如果添加快进和快退的按钮将会方便很多。

但是如果你想看 YouTube 视频,事情就没那么美好了。 Kindle Fire 把 Android 原配的那个 YouTube 的 App 给删掉了,但 Google 必然不会在 Amazon AppStore 进驻一个 YouTube 的 App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一个 YouTube 的 App 。要想看 YouTube ,需要用浏览器直接登录网站。而且默认打开的还是移动版网站,然后用浏览器内置的播放器播放。

浏览器

Silk 浏览器是 Kindle Fire 的卖点之一,但我对它的实际加速效果表示怀疑,而且实际体验中也没有明显的感觉。但好处是支持 Flash ,并且学习了 Android 浏览器可以重新排版文本以适应放大到的屏幕区域的特性。

App 和游戏

App 和游戏算是 Kindle Fire 的副业。我没发现什么特别有用的 App 或者别的平台没有的特别好玩的游戏。 Kindle 的硬件配置本来就不是很高,所以一般也就只能用它玩玩休闲游戏。认真的游戏玩家不应该考虑这个设备。

多语言支持

Kindle Fire 不支持中文输入——它没有内置中文输入法,而且除非越狱不然也不让你另外装一个。我入手之前没怎么考虑到这个问题,因为我过去用苹果的产品的时候,这从来就没成为过一个问题。

价格?

开头的时候,我提过 Kindle Fire 跟 iPad 比价格优势是多么地明显。但是我是跟 iPad 2 比较的。考虑到苹果官网卖的翻新一代 iPad 16GB 只要 $299 ,而且其他途径还能弄到更便宜的,那 Kindle Fire 的价格优势也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Kindle Fire 的屏幕面积只有 iPad 的 40%~50% 之间那么大,其他方面多数也都不如 iPad 一代。

其他缺点

很多用户抱怨的缺点之一是没有实体音量调节按钮。这有时确实挺不方便,但是我宁愿以此换取低价。还有一点是竖着放 Kindle Fire 的时候,很容易碰到下面的电源键。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只要上下颠倒就行了,屏幕会自动旋转。

总结

Kindle Fire 是一个半成品。发布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什么东西的第一代都不太成熟,就连 iPad 也是。 Kindle Fire 现在缺点很多,但是我对下一代很看好并且十分期待。

但是在当下,从最实际的角度考虑,还是买个下周三发布的 iPad 3 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