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口
深圳地铁1号线终点罗湖站的路标
香港罗湖关口的路标
检验通行证的两个关口之一
香港广九东铁终点罗湖站的售票处
香港的火车
香港的轻轨和地铁(以下统称火车,但一般情况下“火车”有时特指轻轨)跟深圳地铁比,我更喜欢深圳地铁。香港的火车给人一种很挤的感觉,不知道是视觉效果还是真是这样,感觉香港的火车很窄,有些压抑的感觉。但是香港火车的服务质量绝对是一流的,比方说报站等一些公共场所的报站会分别用粤语、国语和英语各说一次,而且意义几乎完全相同,不像深圳地铁在粤语和英语报站时会省略掉一部分信息。
广九东铁是连接罗湖和尖东(尖沙咀东)的一条轻轨线路,其中有一条马鞍山铁路支路,或者说经过马铁终点站之一。
广九东铁的售票机
广九东铁月台地面上的指示,对于“静音车厢”是什么我还不清楚
广九东铁罗湖站月台
广九东铁铁轨
广九东铁车厢内
广九东铁九龙塘站
地铁观塘线九龙塘站的牌子
地铁车厢内
香港人不爱贪小便宜,也不斤斤计较,生活态度很从容,比如在地铁车厢很挤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个空着的座位没人坐,当然过一阵肯定有人会去坐的,但香港人不会去抢这个座位
地铁车厢内的地铁路线指示牌
“下一站天后”
地铁观塘线彩虹站的一个出口
地铁观塘线彩虹站C出口的牌子
地铁站的广告牌
神奇的地图(摄于尖沙咀地铁站和尖东轻轨站之间的地下通道,但每个地铁站都会有类似的地图)
地铁站的人流。在照片上向左走的人是为了上右侧的扶手电梯
在人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自觉地站在扶手电梯的右侧
扶手电梯旁抓紧、站稳的提示
摄于地铁观塘线彩虹站内,照片中这个背着包穿这牛仔裤的人是一个盲人,他正拿着一根棍子走路,而且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香港的公共场所为残疾人提供了很大便利
香港的公交车和的士
香港的轻轨和地铁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据说香港的小巴效率很高,但缺少经验的外地人很难通过站台的标识确定应该乘坐哪辆。
香港的的士价格比深圳贵一些,市区、新界和大屿山的的士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首2km价格分别为$15、$12.5和$12,以后每200m收费分别为$1.4、$1.2和$1.2。
只是香港小巴的收费不太合理,所收费用取决于上车站,而非乘坐长度。比如我们从彩虹到香港科技大学所坐的那个小吧,在彩虹站上车时收取5.5港币,即使只坐一站也是这个价格。但过了几站之后价钱就降到4港币。
香港的小巴站
香港的大巴站,左侧面向前方的人是排队等候上车的人们
香港的小巴上的速度指示
香港的车牌由两个字母和四个数字组成
香港跟英国一样,遵循靠左的行车规则
靠左行的提示
香港的的士
只准下车的的士站
香港的路牌
香港的路标
香港某些行车路段在一些时段供行人行走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的正门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各个学院展示的一些东西
香港科技大学的一个长廊
在粤语中“科技”与“火鸡”谐音,恰好香港科技大学正门处的一个日晷形状类似火鸡,所以香港科技大学又被戏称为“香港火鸡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的日晷
我们去的那天香港阴天,所以无法通过日晷判断时间。日晷下面有一块石头,上面有日晷的一些说明。同一刻度在不同月份代表不同的时间。
香港科技大学的日晷下的说明
据说香港科技大学的社团的新一届成员要想就职,该社团必须获得学生的足够的票数,更具体的我了解的不是很多,所以各社团正铺天盖地的在学校各处为自己做广告。但据说社团实际做的事情并没有多少。
香港科技大学某个社团摆的摊位,牌子“掷狗公”上的“狗公”上面打个叉,下面写“9宫”。估计某人根据读音写了“掷狗公”,但实际上应该是“掷9宫”。粤语中9与狗发音相同
香港科技大学某个社团在走廊做广告
社团宣传贴出的海报
饭堂桌子上摆放的两个社团用于宣传的东西
香港科技大学是全英文教学(至少据我所知是这样),公共场所的标志也大多是中英文双语的。
香港科技大学的路标
在香港,一餐饭平均下来至少要20块。港科大内部有一些私营的饭店;另外,饭堂里的饭菜价格也不菲——当然这是相对大陆物价讲的。
香港科技大学内一家饭店旁提供的座位
香港科技大学的饭堂
港科大饭堂的菜单
米饭+两个任选菜+一份白菜+一杯水,共$20
港科大饭堂内人性化的提示
香港科技大学内的麦当劳
香港科技大学建造在山上,所以地势高低不平。从教学楼到宿舍要做好几次电梯,而宿舍楼的入口在10楼(好像是这样,反正是比较高的一层)。而从图书馆的地下三层的窗子跳出去也能摔死。
港科大高低不平的地势
港科大的山
香港科技大学是靠着海的,所以从宿舍就能看到海景。还能到海边划船、钓鱼。
港科大的海景
港科大的海景,使用全景模式拍摄
港科大的海景,稍远一点的那块石头在落潮时时可以走过去的,但要是在涨潮之前没有回来可就惨了
港科大傍海的小型足球场,从这个角度看感觉好像一脚就能把球踢到海里面似的
香港继承英国的习惯,我们所说的一楼在香港叫做G楼,而我们所说的二楼才是香港的一楼,往上依此类推。这或许更便于计算机处理一些东西,因为可以把 G 楼当作0楼来处理,这就避免了在大陆没有0楼的麻烦。
这个电梯只在G楼和10楼停
这个电梯正常一些,不过不停一楼
电梯上的提示,呼吁人们上一层或者下两层就不要使用电梯。电梯运行一次的成本很高
港科大的宿舍在进入时需要输入密码。
宿舍楼入口的密码输入装置
这是宿舍楼的电梯出口,除非有钥匙,不然只能出不能进,要想进得从正门输密码进入
本科生第四公寓
港科大的学生要是没有电脑,连作业都很难完成,所以几乎每人都有电脑,就算宿舍里面没有人,门还开着,也没什么人来偷。由于我们去的时候宿舍里面还有人在睡觉,所以没有开大灯,也就没有拍摄更多宿舍内景。
一个同学宿舍里面的桌面
下面是港科大的图书馆的一些照片。
好像是查询书目用的电脑
自习区
这些电脑好像可以用来上普通的互联网
馆藏书目
馆藏书目上方的港科大图书馆的标记
馆藏书目封面内的港科大图书馆的标记
港科大图书馆中一本台湾的期刊,注意时间写的是“中华民国九十五年(即2006年)秋季”
用于暂时离开时占座的卡片
书架,可以展开或收缩以节省空间
书架中间有自动感应的装置,如果有人在则将照明灯开启并防止书架闭合
下面是其他一些随便拍的照片。
田家炳是个神奇的人,在香港科技大学也能见到他赞助的课室,当然下面的英文翻译要依据粤语读音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牌子
教学楼内一个教授的房间门前贴出的换房的公告
一条两边种满了柏树的路
这块石头貌似是要放什么东西上去,但是一直没有放。这块石头有些说法:据说港科大的学生在毕业前要是站到上面去了,就毕不了业了。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还有很多学生因此不敢尝试
香港的消防栓叫做“消防喉辘”
对残疾人的关心无微不至,在楼梯口处也有供残疾人识别的特殊地面
港科大教学楼的扶手电梯
香港的出版物
香港的出版物是尤其的贵,一本普通的大32开的两三百页的书就能有七八十甚至上百港币(截至 2007-02-13 16:50:05 UTC 的平均市场汇率为 $HK1.00=¥0.993116 )。一般一本杂志至少得上二十元。但书店里卖的书都很具有诱惑力,本地出版的书刊基本都是繁体中文的,而且按照粤语的语言习惯。粤语跟普通话在语法上有些不同,但粤语的书面语语法与普通话基本类似。只是有些专业名词跟普通话不太一样,而由外文音译的词几乎没有相同的了。但在广告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口语化的语句,这些语句就与普通话有很大不同了。
香港的报纸一般是六元到十元不等,在 7-ELEVEN 便利店可以买到很多种报纸。在香港言论很自由,据说,其中《文汇报》比较喜欢奉承共产党,《苹果日报》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所以比较反共,而《民报》则比较中立。
2007年2月11日出版的《文汇报》,4叠12大张,售价6元
2007年2月11日出版的《苹果日报》,售价6元
最后一次去香港时,在旺角看到法轮功组织在宣传反共。我路过时他们还积极地给了我两本小册子和两份报纸,分别是《九评共产党》(几乎句句反共)、《慧者观天下》(列举一些不利于中共的事实)、《大纪元时报》2007年2月15日和《大纪元时报》2006年12月特刊,后两者是法轮功组织自己的报纸,该报纸除了有反共言论外还有世界新闻、娱乐新闻、科技新闻和广告等内容,形式上跟普通报纸差不多。法轮功组织本身是怎样的东西我并不太了解,因为我没看过法轮功理论的书,对法轮功的了解仅限于中共的媒体,但毋庸置疑这些媒体上不可能说法轮功好。但至少法轮功在反共这一点上过于偏激(从这些出版物中便可看出),对一些事实的态度也过于主观和片面,论证逻辑也有些站不住脚,但其作为论据的事实确实在大陆没人敢明目张胆地揭发。
法轮功组织在大街上宣传反共
《大纪元时报》2007年2月15日
《大纪元时报》2006年12月特刊
《九评共产党》
香港的物价
值所以有人将香港称为购物天堂,除了商品全之外,还因为很多进口产品在香港是低税或免税的。香港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等)比大陆要便宜很多,名牌的衣服、化妆品也要便宜一些。但出版物和生活必需品及服务跟大陆比是尤其的贵。
出版物包括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等,书和报纸的昂贵的价格前面已经说过了,香港本地的杂志当然是很贵的,二三十是比较典型的价格。而普通的流行歌曲CD一般要上百(当然是指正版的),DVD介质的电影也差不多这个价格,而VCD则要便宜四成左右。比如九龙堂的一家叫做HMV的音像店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精装版DVD要289元,简装版DVD要120元,而VCD则只要69元。
香港人与大陆人对商品的价值的观点肯定不同。个人认为,按比例来讲香港的物价更合理一些,也就是说香港的商品价格的比例更符合其价值的比例。
昂贵的CD价格
《满城尽带黄金甲》简装版DVD
在香港泊车的典型价格
香港的房价
香港的惩罚制度
地铁上非法使用开门手掣定额罚款5000元
将普通垃圾丢入烟灰缸定额罚款1500元
罗湖关口通关时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定额罚款1500元
在禁烟区(如地铁列车上)吸烟最高罚款5000元
在轻轨月台吸烟罚款5000元,饮食罚款2000元
香港的居民住宅
很难想象,像旺角这样的繁华地带各个商铺的楼上居然是破烂的平民住宅。香港的房价贵到要死,所以很多香港人乐意在深圳买房。
下面是 adidas 店,上面是破烂的居民住宅
挤在商铺中间的居民楼入口
古老的对讲机
“福州土邑旅港同乡会”,不知道是哪个年代写的
破烂的居民楼
香港的十字路口
香港的十字路口的人行红绿灯处,有提示盲人交通灯状态的声音,灯杆上也有供盲人触摸的震动器,震动情况与声音相同。另外,震动器也指示了该路口行人应该走的方向。
人行红绿灯用于提示盲人的扬声器
人行红绿灯用于提示盲人的震动器
香港的麦当劳
麦当劳大概是从香港通过深圳传入中国大陆的,所以麦当劳很多产品的名称(包括“麦当劳”本身)都是用粤语的习惯译成中文的。
除深圳外,我妈去过厦门、上海、北京、长春等地,最后总结出一个规律:越往北的麦当劳越难吃。这个规律外推到香港也适用。香港有不少大陆没有的产品,比如用两片饭夹的汉堡、沙拉(沙律)、菠萝片等东西,去年去香港的时候发现有两款韩式的饼现在已经停售。此外,鸡翅(鸡翼)的做法也与大陆的不同,香港麦当劳的鸡翅好像不是油炸出来的,而且需要配合辣椒酱食用。而薯条也有很浓的奶酪(芝士)的味道。
去年去香港时,香港麦当劳有“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识,100人民币按90港币算。现在人民币比港币值钱了,不知道麦当劳还是否按这个汇率计算。
以下麦当劳内景照片摄于旺角麦当劳。
香港麦当劳室外的牌子
香港麦当劳的菜单
香港麦当劳的菜单,有几款大陆没有的产品
香港麦当劳的米饭产品
印有粤语的餐盘纸
番茄酱,记得我们大一的英语老师曾多次向我们提起 Ketchup 这个单词,还指责我们去麦当劳只顾吃而不注意学习英文
香港的商场
不记得在哪拍的了,右边的扶手电梯是我目前见过的最长的
这张比较抽象,是商场的两个扶手电梯中间的空隙,拍摄这种东西得冒着手机掉下去的危险
一个名字不记得了的商场
香港的夜景
这两次都没有去星光大道和维多利亚港,所以拍一些街景。
最后一张照片中这些车正在等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