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12

转世

前一阵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令我颇为震撼。其实装神弄鬼的文章自古就不缺,在三流杂志书籍报纸上并不罕见。但这篇文章从头至尾保持的严谨态度是有目共睹的,需要让人相信的是其中提到的各种研究。虽然这个博客的文章我也没看过几篇,但我相信这是一个严肃且令人信服的博客。我们不可能去验证每件事情的真假再去决定是否相信,基于我的判断,我决定相信文章中所提到的研究、案例和分析结果。

转世是很多宗教都信奉的概念。我原来一直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些人无凭无据瞎想出来的,因为转世的存在不能被证伪——至少是不容易被证伪,但却能对宗教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假如说,人死后会在下一世变成另一个人。但是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在不断增加的,人的灵魂供不应求。那也就是说得需要一些“新”人来填补,对他们而言这是第一世。但是,在一些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期,过剩的灵魂怎么办?一种办法是排队,等待有足够的躯体以后再投胎。但如果哪天人类灭亡了呢?看来不是所有人死后都有机会转世。

另一种广泛被信服的说法是:人和畜生之间可以相互转世,并且有些宗教宣扬下一世的身份与前一世有因果联系:为人时如果行善积德,下辈子就还会是人;如果无恶不作,那下辈子会被转世成猪、马、牛等畜生。这种说法也有 bug ,刨去与上一条一样的问题不说,什么样的动物之间才能相互转世?能相互转世的动物之间是可以从任意一种转到任意另一种吗?一种可能是,动物被分成很多组,每组内的动物之间可以相互转世,“可相互转世”将动物分割成一个等价类。这种假设太过复杂,前提条件太强,人为构造痕迹太明显,不大可能是自然的规律。第二种可能是所有有意识的生物种类之间都可以互相转世。这就带来了更大的问题:什么样的生物是有意识的?一般人不大会否认猫、狗这类动物有意识,苍蝇、蚊子可能也有意识,但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有意识吗?细菌有意识吗?如果说细菌有意识,而且转世成什么生物完全是随机的,那么一个正常人光是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数量为一百万亿个(10^14),也就是说转世成为人的肠道细菌的概率为转世成人的概率的一百万亿倍。这还没考虑人其他地方的细菌,还没考虑其他动植物身上的细菌,还没考虑其他种类的微生物。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从人类起源到灭亡也不会碰到一次人转世成人的事情。(当然,严格地讲这概率并不为0,但这就好比做布朗运动的分子突然间恰好全都向一个点运动结果导致核聚变的概率。)

另一个现象是:被相信有前世的人,他们的出生地都跟前世死去的地方差不多,也就是说灵魂是有地理位置的,而且倾向于不走远。这也可能是灵魂自己的决定——他们在灵魂状态时,或许可以决定去什么地方,或者说转世成什么生物,对人而言他们可能更希望下辈子还做人,所以主动选择了转世为人。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被转世成了像肠道益生菌这种东西。

文章中还提到一种类似“孟婆汤”的机制,即有可能实际上转世发生的频率没有人们以为的那么低,只不过大多数灵魂在转世前都忘记了前世的经历。(文中提到的多数转世案例都是前世是非正常死亡的,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更可能避免完全清除前世的记忆。)但问题是:假如一个灵魂被彻底“重置”了,那它的前世是什么还有关系吗?它跟一个新的灵魂有什么区别?这就好比,让一个精灵进到一瓶饮料里面然后移除所有不是水的分子,那么剩下的液体就是一瓶纯水,没有任何线索能用来判断它原来是一瓶可乐还是伏特加。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讨论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事情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之前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会以任何的方式影响之后的事情。

我家曾经有一段时间住在长春邮电学院(后来变成吉林大学南湖校区)的一栋楼里。我妈说在我出生之前我们家就已经搬到其他地方去了,但我分明记得那个房间的位置以及里面的构造。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愈发相信我是有前世的了。于是,我打电话向我妈去证实这件事情。我尽量保证让她不受我的主观猜想的影响客观地陈述事实。我问到那个房子里面的家具是上一家留下来的还是我们搬进去的时候才有的,我妈说是从我们原来的家搬来的,于是这就消除了我的前世是住在那间房子的上一家的死者的可能性。我又说我来描述一下那个房间的格局,让我妈判断对不对。我指出床是顺着窗子摆的,她先说不对,但想了一会儿发现确实是这样的。我说门的方向在哪、哪里有个桌子,都说得没错。还有一个橙色的旋转拨号的电话,但她不记得了。不过我倒是对这一点比较肯定,因为我记得这个电话在之后好几年都有。最后她终于想起来说:确实在我出生以后没住在那个房子里,但是也没有立刻搬家,直到我7个月大的时候又回去搬了一次家,那时我有去过那个房子……至此,已经没有什么灵异的事情了。

但我更希望转世是真正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死亡不再必须是终点。如果这一点被证实,那么当人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也会更加坦然一些吧。

最近换了显示器

当在苹果的世界呆久了以后,就会忘记并不是整个世界都这么简简单单。

我大概三个多月前买了个苹果的 Thunderbolt Display 。把这个 Thunderbolt 显示器连到我的 MacBook Pro 上几乎没费什么事。一是把显示器电源插上,二是把 Thunderbolt 插头插到电脑上,然后就立刻开始用了。这个显示器甚至还带一个 MagSafe 电源适配器,可以用来给笔记本供电,这样一来又少了一根电源线。也就是说,从显示器上伸出来的就两根线:一根输入电源线、一根数据+输出电源线,后者在末端分成 Thunderbolt 和 MagSafe 两条。显示器的背面有三个 USB 2.0 接口、一个火线接口、一个 Thunderbolt 接口和一个网线接口。

上面说的是设计,但是这个显示器并不是没问题的。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当电脑从睡眠状态恢复时显示器不会跟着醒过来,只有把 Thunderbolt 拔了再插才醒,同时,连接在这个显示器的 USB 上的鼠标键盘无法唤醒电脑。苹果就像是班上最聪明的那个学生,他也许活泼机灵,别人不会解的题他会解,别人想不到的解法他能想到,但是他一点也不少犯错误。

我打算换掉这个苹果显示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显示器只能插在 Mac 上,但万一我想用 ThinkPad 在家工作的话就利用不上了。

此外,前一阵苹果发布了新款 iMac ,我不甘心我这一个显示器比它的整个一体机还厚,所以预感到苹果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出新款显示器,我还是趁现在贬值之前赶紧卖了吧。

收到这个显示器以后,发现显示器的盒子即是运输的盒子。苹果显示器装在一个精美的白色盒子里面,邮寄时外面又套了一个纸盒。而这个华硕的整个用的就是一个土黄色的纸盒。这就略能看出非苹果厂商的作风:不在没有实用价值的地方注重设计和浪费成本。

打开盒子以后,看到的是一条电源线、四条信号线(分别是 VGA to VGA, DVI to DVI, HDMI to HDMI, DisplayPort to DisplayPort)、一个华硕 VIP 会员介绍册、一个 Quick Start 、一个至今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零件。然后看见一个底座、显示器本身,底座上面还有螺丝。我想,我最好还是看看说明怎么装吧。结果,那个华硕会员手册基本讲的是保修的信息,另外那个 Quick Start 里面只讲怎么调高度、怎么旋转、怎么排除故障这类东西,还是没有讲怎么安装。没办法,只好自己研究了。于是我又花了一些功夫才把底座装到显示器上。不过最后还是不清楚那个多出来的零件是干什么用的。

然后我把显示器搬到桌子上。它附带的四条连接线我一条都用不上,因为我需要的是 Mini DisplayPort to DisplayPort 的,不过我已经有现成的了。这时我才发现把连接线插到显示器上有多困难——显示器上的接口是朝下的,我必须把脸贴在桌子上才能看到,后来干脆用了一个镜子作为辅助。

然后我打开电脑,发现显示器没有反应——哦,还需要连电源线。电源线还是稍微好连一些的。

这下再看看——显示器上开始显示 VGA 无信号。哦,看来我还得选择输入源。对了,一般的显示器前面是有一排按钮的。在经过不断地尝试以后终于把输入源设成了 DisplayPort ——这下总算弄好了。

总结一下我拆包以后的过程:自己研究怎么装底座,连接信号线,连接电源线,选择输入源。但苹果的显示器是怎样的呢?拆包以后,拿出来放好,信号线和电源线都是集成在显示器上的,一条插在电脑上,另一条插在插座上,然后就直接能用了。没有额外的连接线,底座是装好的,没有调节按钮,也没有电源按钮。显示器盒子里面除了显示器之外只有一本说明书和一本保修信息,即使是这两本小册子也要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安装过程,说明书里也还是讲了怎么安装。

装好以后,我注意到显示器的前面板贴了两张标签,上面主要是突出这个显示器的特色。我当然是要给揭下来的,因为它挡住了一部分屏幕区域。但是揭下来以后,还能看到有一条胶留在了显示器边框上,如果反光的话看得更明显。

然后,我赶紧试了一下睡眠后唤醒问题有没有解决——果然好了。我不确定以前用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的时候是什么问题,我不太记得是不是我拿到第一天就有这个问题了,还是从某个时候(比方说装了 OS X 10.8 以后)才有的,但总之有一次我借着换硬盘的机会在一个刚刚全新安装好的系统上面测试了睡眠,结果仍然是有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对解决它不抱什么希望了。

然后我试了一下扬声器,其实本意是测试通过 Mini DisplayPort 转 DisplayPort 的线传输能不能传音频。结果是能的——但我没想到音质跟苹果显示器比这么糟糕。就连 QQ 的提示音都能听出差别。

正式开始用以后,最明显的体会就是屏幕反光显著减少,几乎看不到。以前苹果的显示器反光经常令我十分烦恼。

然后我发现这个显示器的色彩没有苹果的的鲜艳。然后我想到,这个显示器是直接可以在面板上调色调、饱和度、对比度等的,于是我就试了调了一下,另外也用了 Mac 带的色彩调节向导,但最后发现调完还不如原来——于是就按照它的默认值用了。

我不太喜欢显示器太亮,原来用苹果显示器的时候亮度一般也就在1~3档之间(一共16档)。但是这个显示器即使亮度调到0我还是觉得太亮。

原来的苹果显示器后面有一些功能性的接口,不过我本来用得就不多。那个网线接口、 Thunderbolt 接口和火线接口是绝对没用过一次的,三个 USB 倒是有点用,但是它们只是 USB 2.0 ,并且我有个10个接口的 USB hub ,所以即使少了这三个我的 USB 还是够用。

貌似 Mac 系统如果把显示器当成扬声器的话,那只有苹果的显示器能在系统里面控制音量。我原来的一个23寸的华硕显示器不能在 Mac 里控制音量(但是在 Windows 里可以),现在这个也不行。这应该算是 Mac 的一个缺点,但是在已经用了 Mac 的情况下,不用苹果的显示器就会造成这一额外的麻烦。苹果的产品就是:如果你只单独用一个,那你会抱怨它功能少不灵活;但是如果你能用苹果的地方都用,那就会发现省了很多麻烦。苹果就是希望你把整个世界都交给它。

话说回来。用了这么多天以后,我对这个华硕显示器还算很满意。总结一下,跟苹果显示器比,它的优点是:
1. 反光少了非常多。
2. 可调节高矮,可方便地旋转成竖屏。
3. 可以连接 PC (虽然插拔连接线非常麻烦但比起苹果根本不能做这件事情还算是优点吧)。
4. 价格便宜。

缺点是:
1. 颜色稍微差一点。
2. 扬声器差很多。
3. 即使亮度调到最低还是太亮。
4. 少了几个本来就没怎么用到的接口。

最后再赞一下亚马逊的靠谱——我把苹果显示器寄给亚马逊库房让它 Fulfill ,结果在到库房后的24小时之内就卖出去了。而且我卖出价只比当时购入的成本低 $40 (当然,我最后拿到的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