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07

深刻的春季

深刻的春季,溶解冬雪,无声消逝。
今天实在很高兴呀~居然有16度这么高温,虽说有时阴天,但有阳光的时候还是很温暖的,让我想起了深圳的冬末。
郁闷的事先不管。难得今天这么开心。

无意间听到卡奇社的《日光倾城》,突然很喜欢。还有黄雅莉的《蝴蝶泉边》。

[转载]今晚又要熬夜。

以下内容转载自 http://assamtea.spaces.live.com/Blog/cns!14C154D7CE7EDB3E!738.entry 。

今晚又要熬夜。

  再次为工作室贡献我伟大的青春和可怜的皮肤。
  本少爷又要牛B的熬夜啦!
  虽然熬夜的理由让人不太爽,但是只要是工作室的事情,还是让人觉得很愿意去做。要是院里的事,若不是非我不可,我才懒得理!今天正好碰到导员。她问起院里的网站做的如何。不太想管这件事,但是院里搞这个的好像没其他人了……
  为啥院里的事,总是让人觉得那么政治化呢?所有和政治有关的东西,一律厌恶。什么学生会,班干部,入党,一点兴趣都没有。不理解那些挤破头的人为的究竟是什么。说是锻炼自己的能力。哼,天天在里面尔虞我诈,算来猜去就锻炼能力了?我看是嫌自己脑细胞过剩。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加强点专业能力,学好PS,多练练编程,对电脑没兴趣,就念一门外语也行。总之,在我看来,那些政治性的玩意儿,全他妈放屁!
  因为这种偏激的政治观,我已经被老爸说了很多次。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是这样。
  初一就有入团的名额,但是我们学校比较恶心。不是递了申请书就可以了。要真的考试。还不能作弊,不能抄。一定要切切实实的背。丫的,你奶奶我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厌恶政治,还要我背那些东西给共产党拍马屁??!门儿都没有!老娘我不干了!你丫爱谁谁,谁想入团,老娘我名额直接送你,还不用欠我人情。直接告诉班主任,俺不想背书,把名额给别人吧。她竟然难以理解我的先进想法,还说我一定会后悔的。果然,新思想的普及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新事物的特点是:生命力无穷!老娘我绝对不后悔,您就大胆放心的换人吧。  
  最后,在中考前几个月。初中的最后一批团员考试。由于班上实在没有非团员人口,我就被迫参加团课,学了团歌(说实话,那歌还是可以的),参加了考试。十分恶心的是,到那个节骨眼了,学校还是要恶心我一把。还是要背!奶奶我在历史课上看了一遍后,确定自己全部都忘记了。然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把能瞎掰的全部用政治或历史的答案掰,不能掰的直接空着。最后相当于交白卷了。
  最后,可想而知,老娘我伟大的以极其稀有的非团员身份进入了某某一中。哈哈哈哈~~~~想想还是觉得很牛B。当时就是这么反驳我老爸的:老娘我挂个一中校徽,牛B的满福州乱走,谁管我是不是团员。团员要来干吗?能当饭吃啊?能发钱啊?除了每个月交团费还能干吗?我入这个干吗?每个月省两块六,还能添个鸡腿打牙祭。我干吗花那个冤枉钱补贴中国的贪污黑洞?
  可惜,最后我还是没能免俗。出淤泥而还是得染,濯清涟还是会妖啊……无奈……
  高三的最后一批团员,其中包括老娘我。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试可以作弊。奶奶我不用背那破玩意儿了!
  伟大的以团员的身份进入大学,成功的伪装,打入组织内部。将来又可能混入纯洁的人名教师队伍。该祝贺还是该悲哀呢?
  想想我还是比较合算的。高三最后一年入团,比别人少交了好多年团费,不知省下多少个鸡腿啊!老妈也该夸我懂事,勤俭持家了吧?~
 
  不知不觉,说我的政治观竟然说了这么多……
  估计这么偏激的观点又要被人骂。没啥~老娘我坚持这个观点这么多年,早就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还怕你什么?!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再谈计算机等级考试

昨天考了三级,让我不禁又想到了那个几乎被中国每个受教育者思考过无数遍的已经没有任何新意的问题。
当初考完二级之后,我对这考试十分不齿,我没有在报名费外为这考试投资一分钱,是在快考试的时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看的。二级考些什么我也算知道了,别人怎么学的我也看到了,给我的启示是——可以像复习高考那样,来学习计算机;给我的第二个启示是——绝大多数过二级的人都不会编程,除非他本来就会;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二级证书对于找工作没有任何用处,除非那个用人单位的决策者愚蠢到足以相信二级证书真的能(至少部分地)反映一个人的能为用人单位所用能力。

引用

没什么

中国的高三真的应该废掉不要,如果真要锻炼人的什么,会有很多种方法,但千万不要让老师在高三的时候给你枉加评论。因为那都不是真的。如果他真的说了,就告诉他:“收回你那残忍的微笑吧…… ”
 
                                                                                                        最后一句话摘自学校新出版的杂志《谷风》
有人乐此不疲地背“题库”,考完之后怨天尤人地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活该!

“三级十分没有趣,这次考不过以后就不考了。”不知这句话我说了多少次。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三级的笔试应该会挂。
昨天考的上机。考试前一个钟的时候我现管同学借的 C 语言的书看看那 Turbo C 怎么用。我买的那本三级的书后面有不少上机的题,就有两类:一类是一个文件里有1000个数,然后怎样怎样;还有一类是一个文件里有一篇英语文章,然后怎样怎样。
快考试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三级考纲里的样题,那上机题就是1000个数那类的。当时我就想,让人一个小时编出一个这个程序,简直是对人的智商的侮辱。
结果我就真被侮辱了——我抽到的那个题不比那个样题难多少。我需要做的只是把一个一维数组中的一千个正整数中,偶数的数量放到一个变量里,奇数和偶数的平均值分别放到两个变量里,偶数的方差放到一个变量里。唯一可能遇到困难的方差的计算公式还给出来了。
我左边的那个人居然跟我抽到同一道题。而我右边那位不幸抽到英语文章的题。
几乎没有人等到一个小时用完之后才交卷。但交了卷之后还不能走,要等全部人考完之后老师核实是不是所有文件都被保存了。在等的时候,有个监考老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没怎么在意,因为东北人本来就比较喜欢搭讪,就跟他说应该能过。然后他接下来跟我说的事情让我崩溃了——他居然记得去年考二级 VB 上机的时候他监考过我,还记得我那次20分钟交卷,还记得考三级笔试的时候他监考过我,还记得三级我考的是数据库(那个教室充当三门考试的考场)!当时我就崩溃了。
我们首先做一个假定:他常年监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上机,每场考试他都会去监考,因为只有一个考场,所以这一点是可以办到的。所以我两次上机被他监考的概率就是1。再做一个假设:只要考笔试,他一定会去监考某个教室。假设那天一共有n个教室同时考试,那么根据古典概率理论,我被他监考到的概率就是n/n^2=1/n。那么三次都被他监考的概率就是1x1x(1/n)=1/n。在此之上还要乘上他会记得我的概率。而且开始做的假设条件相当强。他还要找机会跟我搭讪。只有这么多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发生以上的事情。

这学期的课程

专业课

初等概率论

这门专业课就像男性的 Y 染色体一样区分着统计学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
这门课无疑是专业课中最不无聊的。早就听说统计学专业会有英文的教材,果然,这门课用的就是英文的教材。我还是比较乐于阅读用英文撰写的专业文章的,当然仅限于我喜欢的专业。但是这书是我们学校盗版的,是拿人家英文的书复印的,上面还有老师的笔记,封面也是我们学校专门用作出版物封面的那种纸。但却还卖鬼死贵。
英文的很多专业名词翻译得比较匪夷所思,比如 sample space 是样本空间,但 event space 却是事件域。
要说的是那个老师——一点气势都没有,英语口语水平几乎为0,除了数学符号外坚决一个单词都不说,看着英文说中文,一口东北话也是感觉像牙齿漏风的一样,平卷舌不分,让人受不了的是很多平舌音还读成卷舌。无法想象她怎么能是我们的老师。那本课本讲得十分精彩,该注意的地方都会说明白,排版也很讲究,果然跟喜欢故作高深的中国人编的课本不一样,但被那老师讲出来简直没有任何意思了。所以我选择自己看书。
有一道习题有十多行字(我们那书字不十分大),看完之后发现那题讲的是有个人偷牛,怎么样才能使在过关检查的时候被抓的概率降到最低。
初等概率论,说明我们学的东西还很初等——就像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我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虽然这课叫“初等概率论”,但却没有哪本书叫“初等概率论”,学术上也没有专门划分这么一个领域,下学期统计专业好像要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还是用我们现在这本书。

实变函数

早有传言说这课十分之难,上了几节课发现果然难以理解。第二个星期讲的上限集和下限集就把我搞晕了。

近世代数

又名“抽象代数”,顾名思义是比较抽象的代数。确实很抽象。前两节课给我们上课的那老师没来,另一个老师带的课,这个老师讲得相当好。但第三节课相当让我们失望——我们的老师曾经是我们的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一个助教,他上习题课是有名地烂,但另一个班的老师也是有名地串(尽管讲得确实不错)。

微分几何

到目前为止,这课是专业课中最简单的,基本只背以下公式就 OK 了。而且上学期的数学分析也讲过了一点微分几何的东西了。

必修课

教师学与教学论

第二个星期的时候,我与山药发生过这样的对话:
枸杞:我刚逃了一节课。这是我这学期逃的第一节课。
山药:什么课?
枸杞:教师学与教学论。
山药:哦。你会逃第二节的。
枸杞:我也这么觉得。
第一节课,那老师直到第55分钟才开始讲不是废话的话。第一节课去上课的动机很简单——看看这老师好不好,如果要求得过分严就在退补选的时候选另外一个班。第二节课不去上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想去,而且我确定这节课不会点名,因为正处于退补选阶段,名单还没确定。第三节课我去了,一上课老师就叫我们自己看书,然后她就下来闲逛,到处溜达,找人聊天,过了半个钟之后让学生自己上去发挥,还有人上去讲他们班以前师生恋的事情。还不止一个人。
这让我想到了我刚刚帮我小学四年级的表妹打完的一篇文章——《我的愿望》,讲的是她的愿望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整篇文章充满了虚伪和空话,以及老掉牙的比喻。而凡是说教师好的地方,那老师都会用波浪线将那些句子画上。最后的“师评”也十分之酸。
刚刚我表妹做的事情是把那篇文章的所有“愿望”全改成“心愿”然后作为《我的心愿》接着用。
跑题了。
刚刚说到第三节课。第三节课我去的动机是那老师十分有可能在这节课点名,因为这是选课结束后的第一个星期。
可是这可恶的老师居然不点——这意味着第四节课我还要去上。
不过第四节课老师没有让我失望,在快下课的时候变相点名,让我们每人在一张纸上写对两个问题的看法,还美其名曰“只是统计一下看看大家怎么想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看吧,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课。这么长的名字,感觉好像很有学问一样。害得我不得不把课程表中有这课的那天的列宽弄宽点。
不过老师还是无辜的。那老师讲得还挺好,他给我们灌输的是一种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思想。所以我比较给那老师面,前三节课都去了,直到他第三节课快下课时变相点名。以后就没去过了。

法律基础

这课两周上一次,讲了些什么没什么印象,因为我在听歌和看 Web 标准的书。
第二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叫我们讨论两个问题:一元钱的官司值不值得打,和公交车不找零是否合法。第二个问题我十分不可理解,因为我从未想过为什么可能不合法。如果真的连这个都不合法,那公交公司不要提供服务好了。

英语

大学英语课什么样谁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体育

本来想选街舞,但这学期没得选,只好选篮球。
第一节课因为天气十分之恶劣,体育课取消;第二节课篮球场的积雪还没化,听了几分钟废话就散了。
我打篮球是每三分钟进一个球的那种,自诩“三分球”。

选修课

灾害地理学

这课是必上的——就算没选,去听也是值得的(我们工作室就有这样的人)。那个老师实在是搞笑,讲得也很精彩。
但他自称60岁了??没可能吧?完全无法想象。但根据他七十年代的经历来看,确实又是合理的。

现代语言学入门

唉“ 一提起这课就伤心啊“`
听到没!那个自称阿姨的表妹!
不说了“`

交响音乐赏析

学校居然还开这门选修课实在是感到意外。
跟工作室的三个学姐一起上,还算有聊。
前一阵找转正大会音乐的时候下载了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当然跟这课无关,然后放到手机里,让我再次发现了这音乐的价值。

比较教育学专题

这课是我的选修课中唯一为了学分而修的一门课,跟这一类的课中只有这门是两学分,其他都是一学分,而这类课要最少修两学分,所以修了这课就不用修这类其他课了。
这课实在是让人无奈——第一节课就让人很失望,整节课都是在抄笔记,像我这种连专业课都懒得抄笔记的人更不愿意为选修课抄笔记了,而且这选修课还是被迫上的。
因为这课是星期五的最后一节,所以第二个星期上的时候已经退补选完了,所以我去上了。
那老师挑逗我们。问我们:“点下名?”全部人强烈支持。
然后就不点。
所以第三节课还得去。
那老师又挑逗我们。问我们:“点下名?”全部人强烈支持。
然后又不点。
所以第四节课还得去。
那老师又挑逗我们。问我们:“点下名?”全部人强烈支持。
然后她说:“现在先不点。上一会儿再点。”全部人强烈反对。
老师说:“反正你等会儿也不走。”
于是又被忽悠了——直到下课还没点。
妈的,老子没那么多时间上你这破课!下节课点名也不去上了!
于是第五节我就没去上。
于是就点名了。
于是第六节课——也就是本周五的课——我就可以冠冕堂皇地逃了。

[转载]又想起那只猪

以下内容转载自 http://rubymood.spaces.live.com/Blog/cns!48ADAFC14401F0AB!633.entry 。

 

又想起那只猪

不日,某友人忽然从msn问我,麦兜是什么意思?我说,一个名字啊,姓麦名兜。他又问,难道没有别的意思吗?
 
我的心又被某种东西触动了一下,迟疑片刻,说道,麦太在产麦兜之前做梦,梦见一个盆子,广东话盆叫兜,所以她把儿子取名为麦兜。
“真的这么简单?”
“嗯,你也觉得这部动画片不简单?”
 
….以下省略几百字
 
麦兜系列,始终是个谜!!!编剧究竟想要说什么!!又唤醒了我的记忆,我当时在看这个系列的时候,心里酸酸的,还记得吗,麦兜要吃火鸡,麦太趁大减价的时候买了一只,结果2个人吃了n久还吃不完,最后直到麦兜委屈地哭了,妈妈才把剩下的火鸡扔掉;麦太带麦兜去游乐园骗他说那是马尔代夫;麦太给奥委会写信和组织游行要求把抢包山列入奥运项目;麦太和麦兜一起去看麦太以后的坟地;还有春田花花100年(差小小)校庆;麦兜的理想是个救生员因为他只有一条泳裤….
 
太多了,经典的剧情,经典的对话,一边看,一边笑,可是心里确是莫名苦涩的。我隐约觉得,这部片子,必定有深层含义,可是,我却领不透!
 
终于有次我在给香港同事的email中提到了这部卡通,我问,what does the author wanna tell us beyond the cartoon itself?
满以为能得到个让我一了心愿的回答,没想到人家说,it is just a cartoon, just for fun, nothing more than that….

愚人节悖论

假如一个人在愚人节刚到来的时候宣称他这天要骗人,但实际上在这一天剩下的时间中他并没有骗人。那他愚人节这天到底有没有骗人呢?
他声称他要骗人,但之后他又没有骗人,所以“他说他要骗人”这件事已经骗了人,所以他这天有骗人,所以“他说他要骗人”这件事又没有骗人,于是根据他说的话他骗了人,所以只可能是这天其余时间骗人的,但已知其余时间他有没有骗人,所以“他说他要骗人”又骗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