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September 2011
Windows 开发者预览版
下一代 Windows 的开发者预览版上周已经开放下载(地址见此文)。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惊讶于两件事情:一是居然无条件向公众开放下载,二是这个测试版来得比预想的早。不过转念一想,这两件事情都不值得惊讶。当年 Windows 7 的 Beta 版也是开放下载了,在这点上微软就表现出比 Windows Vista 年代高得多的诚意,所谓泄密什么的都是浮云,实际参与测试的人数和舆论影响才是王道。而现在也快该是时候出下一代 Windows 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微软极为缓慢的产品更新周期和不断的跳票,偶尔正常一次反倒不习惯。而且,如果微软真心有意进军平板,那么就现在的形势看多早都不算过早。
Windows 7 当时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有传言说 Windows 7 “全面为平板优化”,但最后实物出来以后令人失望:除了以前就有的 Tablet PC 触摸键盘和笔迹识别外,唯一的改进貌似只有窗口拖到屏幕边缘的大小调整以及 Jump List 可由手势出发。在我装上这个新的 Windows 开发者预览版以后,才感觉这才真是认真为平板做的系统,以至于 PC 都感觉被边缘化了。
我是在 Parallels for Mac 上安装的。整个过程没任何问题,只不过最后如果装为 Windows 7 设计的虚拟机辅助工具的时候会有问题。
第一次启动的画面很简洁,即使是这么一个黑底白字的画面,已经让人有了 Metro UI 的感觉:注重内容,拒绝无意义的修饰。
这个许可条例前面的说明很有喜感:“为了让律师们开心还是认真读读吧,不过放心等会儿没有测试。”在这一步的界面上看,整个设计彻底是 Metro UI ,很有 Windows Phone 的风格。
这个绿色让人眼前一亮。设置的第一步是为计算机命名。说明的文字很有亲和力。
第一次装,当然是要选 Customize 的。此处跳过一些页面,就是一些类似语言、键盘之类的选项。但最后一步比较关键:让你用 Windows Live ID 登录。
进去以后,第一个画面是这样的。事实上每次开机默认进的也都是这个 Start 面板。这个 Tiles 的界面像极了 Windows Phone ,连动画也是。
这个版本中就已经附带了大量 Metro UI 的应用。我想提一下下面那个滚动条:只有当我鼠标移动的时候才会出现。可以预料到,如果纯粹用触摸操作的话是不会出现的,如同 Windows Phone 那样。用不完整的内容提示右边还有更多内容,而不是多余的 UI 元素。
这是控制面板—— Metro UI 版只有部分选项,传统的控制面板还是可以访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 Sync PC Settings 。理想状态下,我可以找到任何一台运行 Windows 8 的 PC ,然后用我的 Windows Live ID 登录,然后我的所有设置都会加载。
在开始面板按一下 Esc ,会回到传统的桌面。
看一下传说中的 Ribbon UI 文件管理器。有苹果主题博客发文嘲笑说微软就喜欢把所有东西全瘫在表面。他们或许不知道 Ribbon 是可以默认隐藏的,然后点以下选项卡浮动显示——比 Mac OS 聊胜于无的工具栏和顶部菜单好用得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窗口以及右上角的三个按钮已经变方了——为了与 Metro UI 无违和感。而左下角的那个“开始”按钮点一下会回到前面的 Tiles 界面,也就是说已经看不到开始菜单了。虽然通过修改注册表可以恢复开始菜单,但是标准的设计中已经去掉了。不过这个开始按钮明显感觉很粗糙,正式版中应该会改进。
这个直接“在此处打开命令提示符”的功能我很喜欢,原来有很多插件实现的功能现在集成了。
这是传统的控制面板,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 Windows Explorer 多出了一个“向上”的按钮。
这个开发者预览版自带的 Visual Studio ——不过重点是那两个黑色块。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出现的,有时毫无预兆就出现了。
好吧,让我们新建一个项目——
排在最前面的语言是 JavaScript ! JavaScript 过去何时有此等殊荣。
程序主界面的 HTML5 代码!亲切有木有!
WinJS 对象……看来 JavaScript 只要宿主够强大,潜力也无穷啊。
Store 都成 VS 的一个菜单了,是为了无缝发布到应用程序商店的。
这第一个默认生成的空项目,可惜我编译以后运行不成功,不知道什么原因。
按下 WinKey + L 锁定计算机,看到了下面的画面。
这在平板上非常合适。
想重新登录的时候,提示我输入密码:
我就奇怪说,我怎么不记得有过设置密码这一步呢。然后突然想起来,我是用 Windows Live ID 登录的,名字和头像都变成我在 Windows Live 上设置的了。
这是按 WinKey + F1 进入的帮助和支持页面。我没有见到其他入口。
IE 10 ,外观上看不出跟 IE9 有什么区别。而且 Metro UI 的 IE 还用不了。
我没有遇到那个需要重启的问题,但 Windows Explorer 崩溃了一次,错误报告的对话框占了整个屏幕宽度。
传说中的新版任务管理器。不仅实用而且一目了然。
听说新一代 Windows 的文件传输对话框有所改进,我还专门建了一堆比较大的空 BMP 测试了一下。
首先是文件名冲突的时候终于有这种灵活选择的对话框了。
进度对话框增加传输速度历史图表,而且来源和目标文件夹可以通过单击打开。关键是可以随时暂停。
最后一张:安装驱动的对话框。
话说貌似官方从头到尾都没管这个叫做 Windows 8 。我也感觉不应该这么叫。 Windows 7 之所以叫 7 并不是因为它的版本号是 7 (实际上是 6 ),而是因为 7 在西方是吉利的数字,但 8 就没有类似的作用了。而且,就这个开发者预览版来看,版本号仍然是6。
对 Metro UI 的大量运用说明微软对 Metro UI 有信心。 Metro UI 必须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创新,在世界都在被圆润的设计风格所大同的时候, Metro UI 反其道而行,使用有不亲和的风险的方形棱角设计,它是真的值得广泛应用到核心产品的设计,而不只是博取好感度的噱头。
Metro UI 的程序只有从应用程序商店安装,而微软对所有进驻商店的程序收取 30% 的回扣。然后又有消息称 Windows 8 定制的电脑无法安装除 Windows 外的其他操作系统(如 Linux )。总之, Windows 也是越来越封闭了。此前 Windows Mobile 6.5 到 Windows Phone 7 的转型就是从最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转向了跟 iOS 一样封闭。 Android 平板系统即将不开源。开源产品不断被商业公司收购。总之,这世界是变得越来越封闭。
当前给出的双界面方案还远称不上完善。 Metro UI 不能给 Windows 在传统 PC 上的使用造成障碍。比方说“开始”菜单消失这件事,就是很典型的一点。那个 Metro UI 对于鼠标操作而言没什么优势,更糟糕的是少了很多功能的入口。还有一些小地方比如文件管理器最好默认把 Ribbon 收起来。等着下一个测试版本。
As smart as you…
今日 Boss 话:
“帮手揾一个似你甘醒目嘅人做下一年嘅工。因为我系数学系毕业嘅,所以我自己够醒,我亦知点样先至系醒。比如,上次你推荐嗰女仔咪唔醒。”
逐渐退化的数学能力
首先推荐一个网站:果壳网的死理性派主题站。这是一个科普网站,但是最难得的是它几乎每篇文章都跟数学相关。一般而言,科普文章多数是生物、医学、化工、环境、物理等方面的文章,因为这些领域不仅跟实际生活的关系更直接,而且更容易让外行听懂。数学类的科普文章则很难写,首先文章的内容不能是众所周知的,不然就无需科普了,而且不能用外行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同时办到这两点并不容易,要是讨论的主题跟日常生活相关,就更精品了。这个死理性派就做到了这些,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关于如何推倒萝莉的教程。这个网站几乎每篇文章都能吸引我从头到尾读完。
也正是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数学方面的能力退化了太多,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别的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水平了。一个不定积分想半天也想不起来怎么积;一个动态模型不会列出微分方程,更不用提解了;想当年我也学过数理逻辑,现在却连“当且仅当”都不能立刻转换成逻辑表达式;泛函分析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数学是很小众的东西,懂的人能够体会它的优美,不懂的人则就是不懂。这是一小撮人孤单的狂欢。我一直觉得能够参与到这场狂欢中是很荣幸的事情。可惜我太浮躁以至于没办法把搞研究当成以后的主业。我本科的时候曾无数次后悔过选择数学专业,但是有时吃苦之后尝到甜头的时候,又觉得一切都值得了:我所喜欢的事情我自发地就会去做,但是如果我的专业不是数学,很可能有些东西我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到。现在再碰到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是在本科的水平内的,那我就会尽量给搞清楚。至少,在表面上装得像一点,要是没有这个实力,那就摆出这个架势。
今年的音乐产品发布会呢?
9月上旬,苹果固定会召开一个音乐产品发布会,主要主题是 iPod 。比如去年是9月1日,前年是9月9日。今年的发布会上应该还会有 iPhone 。但是到现在却还没有任何消息,让人怀疑是否今年的发布会会推迟。
其实我感兴趣的不是 iPhone 5 ,还是 iPod 。如果 touch 更新了,我今年会毫不犹豫地买。其他 iPod 我不大可能会买,但是十分期待想看看会变成什么样。
既然 iPhone 5 推迟到秋季才发布,那么很有可能的事情是 touch 5 不会今秋发布,因为 touch 跟 iPhone 有一定竞争关系,而且肯定 touch 要给 iPhone 让路。
有传言说 iPhone 的屏幕会变得更大,有不少人也这么认为,还有人拿出了证据。但是我觉得不会。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更改屏幕尺寸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大量 Apps 要因此重新设计,因为很多 Apps 的操作是针对当前屏幕尺寸设计的。比如,一个软控制按钮可能会因为屏幕尺寸的增大而变得不那么容易控制, Fruit Ninja 会因此重新设计水果的密度和尺寸,钢琴的 Apps 要重新调整琴键的宽度,那种把 iOS 变成长度测量工具的更是要重新设计。而且, iOS 的开发者将开始遇到原来 Android 开发者才有的同时适应不同屏幕的问题。付出这样的代价来换取屏幕大一点,是一件不太值得的事情。二是,再大的屏幕单手操作就很不方便。我用过几天的 HTC HD7 ,这是一款4.3寸屏幕的手机,单手操作几乎不可能。当前 iPhone 和 iPod touch 自古以来的3.5寸屏幕我认为是单手操作的极限。而对于大屏的优点,无非就是看起来爽一些,但是 iPhone 的定位是放在口袋里能握在手里的便携设备,如果想要大屏,我们有 iPad 。当然,究竟苹果会不会增加 iPhone 屏幕的尺寸也很快就会知道了,没准苹果在这么做的同时用了某些巧妙的办法避免了上面提到的缺点。